1 光的反射定律教学设计魏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 130 : 光的反射定律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在本章处于核心地位,上承光的直线传播,下接平面镜成像规律,本节课的学习又将为凸透镜成像规律奠定良好的基础。与人教版老教材相比, 新课程标准降低了教学要求, 有原来的“光的反射定律”改为“光的反射规律”, 要求学生知道“在反射现象中,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而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不作强调, 但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学生发现这些规律, 同样可以归纳到“收获”之中, 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也让他们感受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比较熟悉光的反射现象, 教材编者呈现了各种有趣的光学现象之后, 以科学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并在活动中学习科学探究精神与思想, 让学生在探究之中学习科学探究, 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要让学生体验物理探究的乐趣。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对生活中神奇的光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学生已经掌握了光源和光的直线传播等知识。初二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先前的知识基础以及学生有关光的反射的生活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将物理事实抽象 2 为物理模型。基于学生的实际学情, 本节课教学将以美丽的倒影图片导入,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引领学生积极探究, 熟练使用量角器,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个年龄段孩子都有较强的表现欲, 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会多给予鼓励和掌声。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反射现象的体验,了解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以及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二是利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 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设计重点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及其现象分析是探究反射定律的关键。因此, 教学中设计了多个实验,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提出自己的猜想; 然后通过分组进行探究实验, 验证所提出的猜想。小组交流后派代表发言, 采取一步一总结的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用物理语言, 表达准确) 最后得出光的反射规律; 另外, 为表现反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除实验外, 还让学生体验现象( “镜中找同学”)。接着播放反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给学生展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物理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及时进行情感教育,启发学生讨论,提出光污染的防治问题。然后,以采访的形式让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最后, 布置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利用反射定律, 制作一个潜望镜, 培养学生的课外动手制作能力。介绍英国物理学家瑞利, 他从理论上 3 解释了天空的蓝色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让学生亲近物理文化,鼓励他们通过查阅资料探究人造天空。四、教法与学法 1. 教学方法: ⑴实验探究法, ⑵讲授法本节课注重科学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手脑并用, 既对光的反射有较为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又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引导他们通过自主选择器材解决问题,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 学法指导在本节课中,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数据, 运用
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