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公布的最严重的 10 种自然灾害之一。据估计全球每年发生雷暴约 1600 万次,平均每天约 万,每小时约发生 1820 次。中国气象局雷电防护管理造成 563 人死伤(其中 291 人死亡, 272 人受伤) 。重要的科学依据。近年来,雷暴灾害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重视。如胡先锋等利用全国雷电灾害资料分析了中国雷电灾害分布特征,袁湘玲等提出雷电灾害的潜在易损性和现实易损性概念, 陈红等分析了黑龙江省雷暴发生规律,郭虎等提出了雷电灾害评估模式,景元书、李照荣第十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1- 绍兴市雷电灾害特征分析谢建顾兵(新昌县气象局,浙江新昌, 312500 ) 摘要利用绍兴市下属 5个县 1972 - 2012 年雷暴记载资料以及 2007 - 2011 年雷电资料和雷灾资料,分析了绍兴市雷电灾害特征。结果表明:绍兴市雷暴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雷暴多集中出现在 7~8 月,南部山区年雷暴日数比北部平原地区偏多 7- 10天。雷电发生和雷暴日分布相反,地闪密度绍兴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绍兴市雷灾人员伤亡出现在农村;雷灾经济损失中电子电器设备占 % 。加强农村防雷安全宣传教育和防雷监管,做好电子电器设备的防雷措施是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途径。关键词雷电;灾害;特征;分析 0引言[1] [2] 办公室的相关统计表明,仅 2008 年 1~10 月,全国 20 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就统计上报了 3220 起雷电灾害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8160 万元,间接经济损失 7131 万,其中雷击人员事故 300 起, [3] 深入分析雷电灾害的分布特征,可以为有效减轻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提供[4] [5] [6] [7] [8] [9] 分析了西北地区和济南的雷暴气候特征。绍兴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雷暴发生频繁,是我国雷电灾害较重地区,但目前还未见绍兴市雷电灾害研究相关方面的报道。因此,深入研究并掌握绍兴市雷电灾害特征,对加强绍兴市防雷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科学参考依据。 1资料说明本文所用的 1972 — 2012 年绍兴市雷暴日资料及 2007 — 2011 年绍兴市雷电地闪定位网的监测资料来源于浙江省气象局网络中心, 2007 - 2011 年绍兴市雷电灾害资料来源于绍兴市气象局防雷中心。 2雷电时空变化特征 雷暴日的空间分布绍兴市年雷暴日数在 33- 43 天之间,空间分布明显的地域性。绍兴县和上虞市地处绍兴市北部的绍虞平原,年雷暴日数分别为 天和 天;嵊州市、新昌县、诸暨市为绍兴市南部的山区县,地形起伏大,有利于夏季产生热对流出现雷暴,年雷暴日数在 40- 43 天,比北部二县(市) 偏多 7- 10 天。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优先主题重点农业项目“ 2011C22082 ”。作者简介:谢建,男, 1985 年出生,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防雷技术。通信地址: 312500 浙江省新昌县气象局, E-mail : 25354489@ 。月雷暴日数( d ) 第十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2- 表1 绍兴市各县年雷暴日数(d) 县雷暴日数绍兴 上虞 嵊州 新昌
绍兴市雷电灾害特征的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