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阿尔茨海默病
第一页,共29页
大纲
第二页,共29页
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
1
2
3
第三页,共29页
第四页,共29页
概述
重症肌无力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引起的慢性疾病。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及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波动性肌无力和肌疲劳现象为主要临床表现。
突触后膜免疫复合物沉积和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减少为主要病理改变。
第五页,共29页
概述:重症肌无力的病理探讨之路
1、神经损伤: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引起的慢性疾病。是由神经结构发生改变,特别是神经鞘膜变性老化、脱落,导致神经冲动障碍。用神经营养剂有一定的临床支持。(但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应用,神经肌肉接头的超显微结构显示完好)
2、供能障碍:认为神经细胞内线粒体供能系统故障,导致递质乙酰胆碱合成、囊泡的泡吐、再摄取减少,最终递质的量减少。用ATP、CoA、细胞色素-C有一点效果。(但递质分泌量没有变化)
3、自身免疫异常:正常免疫细胞变异,不能识别正常的乙酰胆碱受体细胞,导致自身免疫反应。临床切除胸腺有一定疗效。
4、受体变异理论,产生受体抗体,导致免疫反应。可以测定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滴度验证(但3、4都无法解释一些临床症状)
5、突触后膜免疫复合物沉积和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减少为主要病理改变。
第六页,共29页
重症肌无力的病因:遗传、感染、病毒、药物、毒素、免疫、高烧等。
重症肌无力很多病例是在高烧后出现,是否胆碱能神经受体属热敏性?或对酸中毒敏感?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七页,共29页
病因及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相关:抗体介导的,T- 细胞依赖的对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的免疫攻击。造成突触后膜结构破坏,使终板信息传递障碍。
第八页,共29页
病因及发病机制
80% 病人出现AchR 抗体。
40% 全身型,AchR 抗体阴性病人骨骼肌特异性的MuSK抗体阳性(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cle specific tyrosine kinase antibody,MuSKAb) 。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产生可能和胸腺的微环境有关,但MuSK抗产生的原因及病生理机制仍不明确。
65% 胸腺增生,10%胸腺瘤
胸腺瘤病人有更严重的全身性的无力和更高的AchR 抗体滴度,更严重的电生理的不正常。
眼肌型和血清阴性很少合并胸腺瘤
病毒感染和遗传因素在发病中具有一定促发作用。
第九页,共29页
临床特点
发病年龄:20-40岁之间,女和男之比为7:3,40-50岁 男女发病率相当,50岁以上发病者男性居多,男和女之比为3:2
-,患病率2/10万。
起病隐袭,少数亚急性起病
波动性肌无力,肌疲劳,晨轻暮重
非对成性眼外肌麻痹,眼睑下垂,复视,畏光,视物模糊
咀嚼肌无力
延髓肌无力:舌肌,咽喉肌,颈肌
四肢近端肌无力重于远端,多数病人双侧同时受累
腱反射一般存在或较活跃,肌肉萎缩仅出现在晚期
精神负担、高热、月经、感染、强光可诱发或加重病情
第十页,共29页
重症肌无力阿尔茨海默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