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年度)
年级 班
认识我们的小组
组别
组长
组员
组
1
2
3
组
1
2
3
组
1
2
3
组
1
2
3
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
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倾听者——倾听学生展示过程。
指导者--指导学生展示难点知识.
引导者—-引导师生课堂活动。
小组展示:大家都会的不展示,书本上有的不展示,学生口头解决的不展示。
高效学习获得的不仅是精彩展示的快乐,还是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我的课堂我展示,我的班级我管理。
课堂小舞台,人生大练场.
第五小学小组捆绑式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可使学生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然而,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离不开小组捆绑式评价,为了提高小组每位成员的积极性,激励各小组互助、合作、有效,为了共同提高,落实好小组捆绑评价,以第五小学“学练教”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前提,特制定《第五小学小组捆绑式评价方案》。(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评价基础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等分组原则,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组。以组为单位,从学习、纪律、卫生、竞赛等各方面展开竞赛。组内成员作为“利益共同体”,采取捆绑式的评价。(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小组组建方法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等分组原则,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组。组建具体方法如下:
根据学科成绩、爱好特长、语言表达能力、思想品德、组织能力、家庭状况等多种因素综合考核,最终给班级的每位学生综合评定打分。然后按多项考核的总成绩对全班学生依次排名,排好名然后开始组建四人小组.(精品文档请下载)
2、例如班级有60位同学,按照综合考核结果从第一名开始依次分成前30名和后30名,然后选取前15名为每个小组的组长,第16名和前面的第15名搭配在一个组,第17名和前边的第14名搭配在一个小组,、第60名就与第1名第30名分别成为一个小组,力争让班级小组实力均衡,也就是所谓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原则.(精品文档请下载)
3、四人大组组建好后,。那么二人小组的搭配也要遵循“组间同质”的原则,两人差异不易太大,这样交流、合作才有效。(精品文档请下载)
4、座位也要合理安排,每个小组的组长必须坐在四人小组的后一排,这样便于掌控、督促其他三位组员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情况。
四、评价原则
(一)激励性原则。评价要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责任感为出发点,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为目的,尤其以如何评价能让全体学生动起来为主。只要组长对于组员在各个方面有了帮助或者支持就应该得到奖励;只要组员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新的进步或收获就应该得到奖励。(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模糊性原则。捆绑式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甄别、量化各组的优劣,而在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竞争中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对于薄弱小组要放大他们的进步点和闪光点,以便带动积极性。(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过程性原则。捆绑式评价可以深入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如对于学习习惯的评价,课堂回答问题的评价,解题思路的评价,听课习惯的评价,做题习惯的评价,互助合作的评价,小组展示活动的评价等。(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坚持性原则。小组捆绑式评价真正发挥实效的首要前提是坚持使用。坚持节节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学期评;坚持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坚持个人与小组捆绑评价的原则,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块”式管理。(精品文档请下载)
五、小组评价中的表格及使用方法
(一)表一:
1.评价标准和依据
这个表格固定在教室最前面黑板的一侧,便于为各组随时加减分,也便于各组成员直观掌握本组的竞争状态,以调整自己的行为表现。
此表中的“得分"主要来自小组成员在课堂中的自学、互教、倾听、展示、作业、检测,及班级管理中的纪律、卫生等方面。每节课每个小组的加减分,以10、20、30分为基数,每节课每个小组的加减分不超过100分。对于特殊表现(如为班级、学校作出贡献,小组中个人有特殊进步等
小组合作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