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区隆盛中学学案261941綦江区隆盛中学学案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语文 课型: 新授课 审阅: 审核:
课题: 《小石潭记》 执笔教师: 李家英
学习目标:
1.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2.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课文
1.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译课文.
3、完成下列练习: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
A.篁竹(huang2)清冽(lie4)为坻(di3)
B.为屿(yu3)为堪(kan1)怡然(yi2)
C亻叔 尔(chu2)翕忽(灯)差互(cha1)
D.寂寥(1iao2) 悄怆(chuang4) 幽邃(sui2)
(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做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怡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二、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三、展示提升
1、展示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成果。
2、 翻译第二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2)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3、读第二自然段.
4.讨论下列问题:
(1)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2)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3)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读第三自然段.
6.讨论以下问题:
(1)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7.读第四自然段.
8.讨论以下问题:
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9.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
綦江区隆盛中学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