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新课改
长田小学 蔡正莲
新课改决不是方法层面上的改革,而是一场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大转变。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次新课改,决不是方法层面上的改革,而是一场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大转变。新课改要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转变。一是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过去是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现在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教师就要“教什么,怎么教”,“教”要为“学”服务,要以“学”为中心。二是以“教材为中心”向以“课程为中心”的转变。过去把课程看成就是教材,其实课程与教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以往把教材当作“法定”的圣典,一切都要围绕教材转,师生只能适应教材、学习教材而不能离开教材,删减教材,更不得选择教材。结果越学路越窄,走进了“教材唯一”的死胡同新课程改革首先把课程的含意扩大了,把“教材”看成是课程资源之一,而且把教材的选择权交给了师生。师生不再是课程的奴隶,也不再游离于课程之外了,他们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还是课程的创生者。因此,新课程改革迫切要求将过去的“教材为中心”转变到以“课程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三是以“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为中心”的转变。过去的教学,一直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每一个章节都是为了阐释、演译、论述、证明知识点的,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结果将师生带进了知识的仓库,而使能力、特别是创新
精神与创新能力受到压抑,创新潜能得不到培养和发挥,这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因此,这次课程改革要求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在这点上,本人认为道尔顿制是一个可供参考的教学体制。按道尔顿制,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察。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志趣不同,他们各自的学生任务和内容当然就不同,甚至彼此不相干,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完成后再接受新的学习任务。
新课改涉及的内容很多,抓什么,怎么抓非常重要。我认为,关键是要抓住新课改的核心问题。一、是课堂创新问题。因为课堂改革往往只是教学环节或者教学方法上的改革,虽然它也会涉及到师生、教材、时空诸要素,但人们只把这些要素看成教学环节上的问题。这就出现了只解决了如何过渡的问题,而没有同时考虑到向什么方向过渡,为什么要过渡和什么是过渡的问题,所以我们不仅仅要解决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上的问题,而是对课堂本身要进行重新审视,重新认识,重新建构。也就是说,要首先解决课堂的构架问题,要解决课堂过程的重新建构问题。二、是基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问题。基本课程是以学校师生为主体的,所教所学都是基础教育,反应着的是教师与学生们的时代责任感。教师谆谆授业,学生学而不厌,这充分尊重和满意了人们的要求,但要知道的是,时下的中考、高考,这两支指挥棒并未退出历史舞台。“优胜劣汰”依然残酷地存在着。一些实施着
新课改的实验学校,大多数学生虽培养了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才能,但在“大江淘沙”的中考、高考中明显比不上那些按老式教育扎扎实实憨实基础的学生们。这就使得新课改革处于尴尬的场面。所以本人认为,在实施新课改的同时,国家的教育体制也应同步,同时,也相应地改变一下,只有相互配合好了,我相信,新课改一定能够完成历史交与的重任。
如何看待新课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