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正大乡花鼓舞简介.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正大乡花鼓舞简介
在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保存着丰富的花鼓文化,特别是东部片区的瓦窑,花鼓舞更是盛行。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苗族花鼓舞大放异彩,蜚声海外。
瓦窑位于正大乡东部,东临湖南省凤凰县,南接南方长城,西近铜仁大兴机场和苗王城,是湘黔苗族文化的交汇地,有18个村,2万多人口。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松桃苗族花鼓舞的主要发源地,也是花鼓舞保存最完好的地方,1994年,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苗族花鼓艺术之乡”。现全乡有鼓师200多人,鼓手3000多人。
苗族花鼓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苗族民间,关于花鼓舞起源的传说很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传说是:很久以前,一头猛兽经常闯入苗民村寨,伤及人畜,青年猎手巴果与猛兽进行了殊死搏斗,终于将猛兽杀死,而自己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苗民们为了纪念巴果,就剥下兽皮,蒙成巨鼓,用木棒奋力敲击,边击边舞,以此发泄心中的仇恨和寄托对英雄的哀思。花鼓舞就这样逐渐形成和发展,流传至今。
花鼓舞,苗语叫“报诺”,是一种群体性舞蹈,有双人舞、四人舞、八人舞甚至几十人同时共舞,种类有神鼓、年鼓、战鼓、情鼓、喜庆鼓等。表演时一名鼓师敲打鼓点指挥,舞者随鼓点节奏翩翩起舞。所以,瓦窑苗族有一句俗语就是“敲点的人是师傅,打鼓的人是徒弟。”花鼓舞动作潇洒流畅,古朴粗犷,内容有模仿插秧、打谷、推磨、梳头、掏耳、拔须等生产和生活动作,反映了苗族人民崇尚生活、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每当在椎牛、祭神祭祖、节日庆典、迎接宾客、休闲娱乐场合,苗族人民都用花鼓舞来寄托思念,抒发感情。每年的农历正月,是苗族的玩年时节。从正月初一到十五,男女老少都兴高采烈地参与打“玩年鼓”,苗语叫“报诺拉阿”,“拉阿”即正月。在玩年系列活动中,特别是赶场、迎亲、走亲戚路上的拦路鼓最为典型。拦路鼓,苗语叫“卡诺”,意思是要表演花鼓舞才准通行。通常是男子拦女子、女子拦男子,拦鼓过程中,男女青年嬉戏打闹、对歌、较量鼓技、谈情说爱,场面热闹非凡、精彩纷呈。

正大乡花鼓舞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t520728
  • 文件大小11 KB
  • 时间20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