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像一条七色的彩虹,
时常引导我们走向梦的故乡;童年,像一首动听的歌曲,
伴我们在人生的舞台上徜徉;童年,像一瓶醇香的美酒,
将我们纯真的往事珍藏,
并且愈酿愈香。
童年
社 戏
鲁 迅
江南社戏(图)
1作者在文中融入了一种怎样
的思想感情?
课文背景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1、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
2、1921年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3、1936年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走走近鲁迅
读准字音
归省 行家 惮 絮叨
怠慢 撺掇 凫水 潺
歌吹 蕴藻 家眷 漂渺
踱来踱去 撮 棹 楫
xǐng
háng
dàn
xù dao
dài
cuān duo
fú
chán
chuì
yùn zǎo
juàn
piāo miǎo
duó
cuō
zhào
jí
解题
社戏:
“社”=“示”+“土”
“示”:表示祭祀。
“土”:是土地神。
古代 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叫“社”。按照 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在绍兴地区,后来发展为以演戏的形式祭祀,这时候演的戏就称为 “社戏”。
明确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我” 双喜,六一公公,众朋友。
环境:平桥村————赵庄。
故事情节:盼戏-----看戏-------戏后余波。
结构分析
想:乐土、钓鱼、捉虾、放牛。
看:戏。
忆:偷豆、小伙伴。
人物分析
双喜:头脑聪明、反映灵活、考虑周到、
善解人意、办事果断。
六一公公:宽容、淳朴、善良、热忱好客。
社戏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