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民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及启示.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民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及启示
摘 要:西南联大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撇,联大的师生们在学术方面功勋卓著,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其于困境之中刚毅坚卓的精神,他们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对处于后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消费品,应多向民国知识分子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
关键词:西南联大;民国知识分子;联大精神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1937年,抗战爆发,中国的高等学府清华、北大被日军占领,南开化为断垣残壁,中国高等教育步入生死存亡之境。作为中国文化复兴的中心和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北大是中国最显赫的大学,被称为Sorbonne。清华凭借充裕的美国庚子赔款基金,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理工科教研机构。而南开是中国优秀的非教会私立大学。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37年9月10日颁布命令:成立两所临时大学,一所设在长沙,由北大、清华、南开和中央研究院组成;另一所设在西安(设于西安的临时大学后来土崩瓦解)。[1]南京沦陷后,长沙临时大学(临大)受到威胁,经过多方的斟酌与协商,决定将长沙临时大学迁往云南昆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
一、联大的长征
从长沙到云南,遥遥几千余里,耗时两月有余,临大师生如何去到云南?对此,有人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所有的女生、体弱的男生和绝大多数教师及其亲属乘火车和轮船去,其余身强力壮的男生和教师护卫队从内地步行去。所有学生都得参加全面的体检。考虑到女生身体比较柔弱,以及内地艰苦而危险的环境,再加上不便安排女生单独住宿,他们因此被排除在外。为领导这次旅行,黄师岳担任旅行团团长,南开大学的黄钰生是旅行团的实际负责人。在经历了重重艰险,穿过崇山峻岭的贵州,旅行团终于穿越云南边境,到达昆明。
二、联大在昆明
联大的教授以创意闻名,教师共享研究结果,师生协力钻研,实属常见。教授们传授的是自家的研究成果。陈寅恪教授在讲授隋唐史时,在第一堂课就告诉学生:“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我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3]由此可见联大教授的渊博知识和创新能力。联大教授的渊博知识和创新为1957年荣膺诺贝尔奖的杨振宁和李政道埋下了基石。
联大还是一片思想自由的沃土。通过《大学论坛》壁报,联大学生可以就当时的政治、学术话题发出自己的声音。壁报几乎可以贴在任何地方,不过,联大学生一般都贴在大门外通往新校舍北区的墙上。于是,那里就成了民主墙。[4]联大学生就当时的政治问题、国家的命运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受其他势力的影响。除自由张贴容易制作的壁报外,联大的学生及教师还向报刊投稿,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展示出去。虽然校外会有许多的胁迫势力压制和影响着联大的思想自由,

民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及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燕燕盛会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1-11-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