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A 城市河流生态需水计算方法
水文学法
p 法。又称不同频率最枯月平均值法,以节点长系列( ≥ 30年)天然月
平均流量、月平均水位或径流量( Q)为基础,用每年的最枯月排频,选择不同
频率下的最枯月平均流量、 月平均水位或径流量作为节点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的
最小值。频率 P 根据河湖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规模、来水等实际情况确定,
宜取 90%或 95%。
法。依据观测资料建立的流量和河流生态环境状况之间的经验关
系,用历史流量资料就可以确定年内不同时段的生态环境需水量, 使用简单、方
便。不同河道内生态环境状况对应的流量百分比见表 。
表不同河道内生态环境状况对应的流置百分比( %)
不同流量百分比对应
占同时段多年年均天然流量
占同时段多年年均天然流量百分比
河道内生态环境状况
百分比 (年内较枯时段)
(年内较丰时段)
最大
200
200
最佳
60~ 100
60~ 100
极好
40
50
非常好
30
50
好
20
40
中
10
30
差
10
10
极差
0~ 10
0~ 10
频率曲线法。用长系列水文资料的月平均流量、月平均水位或径流量的
历史资料构建各月水文频率曲线, 将 95%频率相应的月平均流量、 月平均水位或
径流量作为对应月份的节点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 组成年内不同时段值,用汛期、
非汛期各月的平均值复核汛期、非汛期的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
流量历时曲线法、 7Q10 法、近 10 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水位)法等其他水
文学法计算方法可参考 SL/Z 712。
22
水力学法
湿周法。水力学法中最常用的方法,利用湿周作为水生生物栖息地指标,通过收集水生生物栖息地的河道尺寸及对应的流量数据, 分析湿周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湿周—流量的关系曲线。 将曲线中拐点对应流量作为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即维持生物栖息地功能不丧失的水量。
法。以曼宁方程为基础的计算方法。首先根据研究河段控制断面的河顶宽度,查表得到环境流量所需的水力学参数:平均水深、湿周率和平均流速。然后再根据该断面建立的水深、 湿周率和平均流速与流量的关系分别得到 3 个流量 Q1、Q2 和 Q3,最后在 3 个流量中选出所需要的环境流量:如果是在夏季和秋季, 那么平均水深、 平均流速及湿周率必须全部满足, 即生态流量
为 Q1、Q2 和 Q3 中的最大值;(2)如果是在冬季和春季, 3 个水力参数满足两个即可,即为 Q1、Q2 和 Q33 个流量中的第二大值。
表法确定生态流量的标准
河顶宽度( m)
平均水深( m)
湿周率( %)
流速( m/s)
~6
~
50
6~12
~
50
12~18
~
50~60
18~31
~
≥ 70
栖息地法
生物需求法。对于有水
城市河流、湖泊生态需水计算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