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数学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一、 实验的内容和目的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指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 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为基础,以教 学内容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创设自主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 题的时空,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 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活动形式。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 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在教学活动中,规律让 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 学生自主解决,较大限度地减少了教师的讲授,较大限度地满足了学 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 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二、 实验意义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 学活动形式。它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陈旧做法, 遵循现代教 育以人为本的现念,为学生创设自主发展的时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 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 注重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 基础。
三、 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我们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搜集国内外教育教学资料,在学习本 县、本市及全国优秀教师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创设情境一提 出问题一大胆猜想一自主探究一验证猜想一明理内化一联系生活一 扩展升华”激励性评价,贯穿始终的“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模 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正、完善。在实践中证明,这种教 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自主发展时空,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具体如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前提。课堂氛围较能影响学习情 绪,这已为许多心理学家所肯定。经验也告诉我们,在平等、宽松、 自觉的情绪状态下学忆牢固。反之,在 被动、紧张、低落的情绪状态下学习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无创造 性可言。为了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利用生动鲜活的生活素材,创设 有趣的问题情境,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起来, 使数 学问题情绪化,引导学生投身于活动,在积极、愉悦的状态中去探究 问题。
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究,而探究活动始于提出问题。因此,应该把鼓 励学生善于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 的突破口,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揭题提问。即揭示课题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这样的 提问,一能使学生从上课伊始就明确本课探究目标; 二能激起学生的
探究欲望。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教师引导学生由故事情 境引出课题后,让学生看着课题提问,学生提出了“怎样比较分数的
大小? ”“分数的大小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 “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
方法有什么用途?”等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想及早知道“分数大 小的比较”的强烈欲望。
(2) 自学提问。即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在接触新知识的过程中,发 现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学生把认为矛盾的地方提出来,为进一步探 究新知识确定
数学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