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狮子月佛本生经白话经
佛说狮子月佛本生经
白话文参考
编撰:王亮居士
我是这样听说的。
一天,佛在王舍城——长者迦兰陀的竹园中,与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一百位菩萨一起。当时,大众中有一位受持具足戒的出家菩萨,名叫婆须蜜多,正在竹园中游玩。他或顺着树上下串跳,发出猿猴般的声音;或捉三铃,表演那罗戏。当时,有许多长者和过路人聚集,竞相观看。正当人众聚集观看时,婆须蜜多一下子串到了空中,跳上树端,发出猕猴般的声音。耆闍崛山中的八万四千只金色猕猴,一时齐来聚集这位菩萨处。菩萨又演示了种种变化,令猕猴们欢喜。当时人众各自说道:“修佛的出家人怎么犹如儿童般地嬉戏,用幻术去诱惑人呢?这人的行为邪恶,没有人会去相信他了。他对鸟兽类,行与佛法不相合之事。”像这般的恶骂声,遍及王舍城。
有一婆罗门信徒(原文,梵志)启奏大王频婆娑罗道:“修佛的出家人,行了许多与佛法不相合之事。又对鸟兽类,表演那罗戏。”大王听了此番话后,便嫌弃出家人。即时下令,召来长者迦兰陀,问他道:“这些出家人聚集那么多猕猴到您的园中,又这般地胡作非为,如来知道不?”长者启禀大王道:“婆须蜜演示了很多变化,令猕猴们心生欢喜。但奇怪的是,空中反而降下花朵来供养他。臣实在不知道,怎么会这样?”
《注释》
那罗戏:印度大史诗“摩河婆罗多”中有国王那罗的一段故事。那罗戏,即是演的这段故事情节。
捉三铃:只能理解为,那罗戏片段中的一个场景的表演,具体意思。
梵志:梵,当时在古印度,是婆罗门教的最高真理和至上的神。梵志,也就是指那些信奉婆罗门教的门徒。后来佛陀出于世间,佛法兴起,梵志又被称之为那些佛教的离欲出家者。此处指的是婆罗门信徒。
于是,大王频婆娑罗驾乘着名象,在前后引导下,从其住所前往佛所去。到了迦兰陀竹园,便下了象。他远远地望去,只见世尊在多层的楼阁上。佛身体发出紫金色,光量有一丈六见方(古代量词)。世尊坐在七宝花座上,身形具足三十二种相好、八十种随形好,每个相好之处,都放出光明,如同紫金山。又如同身处火炎中,四周被金光围绕着,普令大众,一起相映成金色光辉。尊者婆须蜜多和八万四千只猕猴,身上也放出了金色。
这时,猕猴们见到大王频婆娑罗前来,或歌或舞,或击鼓吹贝,作出种种举动。还有猕猴,采来花朵奉献给大王。大王见到这番场景后,便与大众们一起到了佛所,向佛行礼,右绕三圈,坐于一面。
大王对佛说:“世尊,这些猕猴在前世中有什么福报,以致今日身上能放出金色?又因什么罪孽,被投生于畜生中? 尊者婆须蜜多,又在前世中,播种了什么福德,以致今日能够投生在长者家中,在信仰佛法的家庭中成长,心中趣向非家,出家学道?又因什么罪孽,以致虽然投生在人中,又诸根具足,但是却不持守戒律?与猕猴们共相为伴,发出的歌语之声都如同猕猴?使得外道修学者,戏笑我等学佛之人?唯愿世尊,慈悲哀悯我们,为我们分别开示演说,令心得开解。”
佛告大王:“认真听,认真听,好好思想啊!我将为你分别开示解说。在无量亿时劫前,有尊佛出世,名号‘燃灯佛’,十种称号具足。在那尊佛灭度后,有许多比丘,在山岭水泽中修行佛法,具足头陀十二法行。他们坚定地持守禁戒,如同人保护自己的眼睛一般。由此缘故,即时便成就了阿罗汉果位,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
《注释》
十种称号:佛的十种称号,分别是:应受供养、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
《佛说狮子月佛本生经》白话佛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