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遗址出土铜器初探
一、 发现与工艺
1. 铜铃形器
M3296位于陶寺早期王族墓地中,属于陶寺晚期小墓,墓主没有葬具,除铜铃外与其他小墓一样没有陶器随葬。墓主为50余岁男性。
经测定分析,%,%,%,为纯度较高的含铅红铜。
铃形铜器顶部和器壁各有一处不规则形的残痕和透孔,加之有空腔,铸造方法显然为复合范铸造。
2. 铜齿轮形器
铜齿轮形器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如表一所示。
可见,%,应为砷铜器无疑,其它锡、铅等含量微乎其微,很可能是含砷铜矿冶炼过程中所致。
齿轮形器,扁体实心,无空腔,可能是单面范铸而成。
3. 铜环
2005年,在陶寺中期小城内的中期贵族墓地内IIT7464③层发现1件铜环。铜环外径约4.
6、内径约3.
9、(图四)
(7)。出土铜环第③层实际是陶寺晚期捣毁中期墓地形成的墓葬五花土堆积层,故铜环很可能源自陶寺文化中期墓葬中。
经测定分析,%,未见其他金属元素,应为红铜器
(8)。另经国家博物馆科技中心初步分析判断为范铸。
4. 铜口沿残片
铜器残片虽小,但很可能是一件铜容器,铸造无疑,且若为容器就不排除是复合范铸而成的可能。
二、 特征与功用
以上虽然仅仅四件铜器,但表现出来的许多特点或特征值得思考。
从出土地点看,是发现于遗址的多个地点,多个区域而非集中在一个区域。值得注意的是,陶寺遗址发掘面积不大,但在目前的几个发掘区域中都有发现。换言之,但凡有一定规模发掘面积,都有可能出土铜器,似乎表明铜器在陶寺遗址出土数量较少可能与发掘面积有限不无关系。
从器物年代来看,陶寺文化中期与陶寺文化晚期遗存中均有发现,陶器文化早期目前未见到铜器出土。口沿残片属于陶寺文化中期,而铜环出土于陶寺晚期捣毁中期墓地形成的墓葬五花土堆积层中,显然应该属于陶寺文化中期墓葬中之物。铜铃出土于陶寺晚期小墓中,而M3296墓主除铜铃之外,无论规模还是随葬品都与其他小墓没有明显差别,他们的身份等级应该是一样的,而铜器在陶寺文化当中属于数量极少的奢侈品,且应该是当时的“高科技”产品,显然非一般平民所能拥有。二里头遗址铜铃也仅出土于目前发现的最高等级的Ⅰ级墓中。此外,陶寺遗址存在中期王族墓地的大、中型墓葬全部于陶寺晚期被严重捣毁的现象,铜环即是从中期墓中掏出而不慎遗落在捣墓堆积层中,所以不排除这一铜铃原本应属于中期贵族墓葬之中的随葬品,只是晚期墓M3296墓主在捣墓中占有并随葬入自己的墓葬。同样的,出土于晚期小墓M11的齿轮形铜器有着基本相同的情况,日常生活陶器都不随葬一物的墓葬却出土与其身份相抵牾的铜器及玉牙璧。而且,整个陶寺遗址目前发现的晚期墓葬基本都是无任何随葬品,而这两座晚期小墓却出土如此异类的奢侈品。因此,很可能是墓主捣毁中期贵族墓葬活动中的“战利品”,墓葬为晚期而铜器本身属于陶寺文化中期。
从器物种类看,虽然陶寺遗址仅仅出土4件,却是4类不同的器类,既有简单的铜环,又有较为复杂些的铜容器,还见有年
陶寺遗址出土铜器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