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上市公司外部审计制度变革(DOC 7).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上市公司外部审计制度变革
简介: 公司治理决定了审计制度,审计制度对公司治理又会起到积极作用,健全的审计制度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以监事会为中心、以董事会为中心与以独立董事为中心的三种外部审计制度模式,可以重新构建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框架,提高审计机制运行效率。
在中国证券市场取得重大发展的十多年中,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屡屡出现。2001年,爆发了银广夏、麦科特等多家上市公司造假案。在每一份虚假财务报告的背后,都附带着一份由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虚假审计报告。造成我国独立审计报告失真的原因很多,其中,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外部审计制度的固有缺陷,是造成审计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从公司治理角度研究上市公司外部审计制度问题,最大限度地消除代表大股东利益的经营者对审计的影响,并从制度上防范和减少审计失败,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实际意义。
一、上市公司外部审计制度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根据美国会计学会(AAA)对审计的定义,审计是为了判定有关经济活动和事项的认定与其既定标准之间的相符程度,并向利益相关者传递结果,而客观地收集、评价有关认定证据的系统过程。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评价和鉴证。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制企业在决策、激励、监督约束方面的制度安排,涉及利益相关者之间在权利与责任方面的分配、制衡,公司治理的目的是实现科学决策、高效经营和有效控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健全的监督机制。
公司治理决定了审计制度,审计制度对公司治理又会起到积极作用,健全的审计制度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公司治理与审计机制的匹配性影响着审计机制运行效率和公司绩效,是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乃至提高公司绩效的必要条件。公司治理中的审计机制,是一个由多元审计主体、多层次审计体系构成的审计制度安排,分为内部审计制度和外部审计制度。其中外部审计制度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过滤会计信息风险、确保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会计信息识别成本的责任,被利益相关者视为重要的利益保障机制[1].
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是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分配。由于现代大公司股权分散,而且强调组织效率胜于资源配置效率,公司越来越多地把权力下放给执行董事,执行董事拥有相当大的决策权,导致经营者控制公司,经营者掌握了公司资产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新古典经济学把公司的经营者看作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当经营者把公司作为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工具,利用独立的法人资格和有限责任制度,在缺乏有效监控制度的情况下,转移优质资产,损害投资者利益时,就有必要在经营者控制的公司建立相应的审计制度,由投资者委托独立的注册会计师对经营者的经营情况进行审计,受托的注册会计师将审计结果报告委托人,并由委托人支付相应的报酬[2].
二、上市公司外部审计制度:公司治理的视角分析
外部审计制度的价值在于独立性,在直接审计委托模式下,包括企业所有者、注册会计师和经营者三方,企业所有者是委托人、注册会计师是审计人、经营者是被审计人,三者身份明确,形成相互制衡的审计关系。作为审计人的注册会计师独立于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和作为被审计人的经营者,从而保证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随着股份制的高度发展,公司股权越来越分散,审计采取直接委托模式已经不现实,间接审计委托模式成为股份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但我国现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却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外部审计独立

上市公司外部审计制度变革(DOC 7)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