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LT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学生通过交流和体会感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面貌的改变,联系实际感知历史。
3、通过阅读史料和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教学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神舟九号安全返回图片:2012年 6月29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地面,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健康出舱。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
出示图片: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
总结:原子能作为一种新的能源进入到生活和生产领域,我们要和平合理的运用原子能,防止核扩散和核污染的蔓延。
2、电子计算机:
出示图片: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现在的计算机(台式和笔记本电脑) 现在的计算机教室
师总结: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近年来,网络逐渐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主要方式,人类进入信息化的社会,
出示材料回答问题:
信息技术已成为过去10年里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更快的生产周期、更高水准的产品质量和低通货膨胀等特点的主要贡献力量----比尔盖茨
思考:比尔盖茨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信息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力量。
走进生活: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工作的主要工具,网络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你认为青少年应该如何正确文明上网?
2001年11月向社会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辱骂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
3、航天技术
出示图片:让学生了解人类航天的历程:介绍我国由神五到神九的发展历程,2003年神舟五号进入太空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设计意图:首先展示图片苏联美国探索太空的历程,然后结合图片让学生谈一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让学生清晰了解航天事业发展的情况。
4、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学科。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从成年动物细胞克隆出的哺乳动物绵羊“多利”诞生,1997年2月向世人公布。这项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被誉为20世纪最重大也是最有争议的科技突破之一。
讨论:克隆技术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是否应该克隆人?说出你的理由?
第三次科技革命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那么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有哪些特点,有哪些影响?我们一起去感受科技。
(二)感受科技
结合材料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原因
方法指导:(阅读材料把握住主要语句,把握住关键词语,结合课本加以概括)
思考:下面六则材料分别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些特点和影响
材料一: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为84年;电动机从发明到应用为65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而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
材料二:如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
材料三:20世纪初,科技在国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