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戏剧年鉴.pdf戏匆史料粤剧“主题曲”的由来觉声从 40年代末期开始主题曲已成为各个粤剧团不可缺少的镇班之宝各大名伶若得一首适合心意的主题曲大有导致名扬艺苑终身受用不尽之机会正如麦炳荣在《凤阁恩仇未了情》一剧中所唱之主题曲〔胡地蛮歌〕人们却不嫌其豆沙喉碍耳反而欣赏他的低音行腔独绕的韵味此曲一时风行海内外人们仿佛忘记他是一名火气小武(绰号牛荣) 却把他看成一名唱家演员虽则其人已逝但一叶扁舟去人隔万重山??这段子仍然留予后人传唱由此可见主题曲之作用和魅力何等巨大?至于慈善伶王新马师曾他的主题曲不下数百首固然是他具有圆润的动听的声腔而致每唱一曲皆有欣赏价值然而有人说他之所以能征服戏迷靠的是主题曲这也并非无道理在 40年代以前可以说粤剧的主题曲还未面世尽管其时擅于唱功的薛觉先白驹荣白玉堂桂名扬等他们曾经唱了名曲多首也有灌制成唱片但都并无冠上主题曲的称谓第一个把自己所唱的曲赐以嘉名定为主题曲的却是擅长狗仔腔的何非凡如此看来何非凡岂不是主题曲的首创? 非也其实真正创始人乃是本世纪30 年代第一个创办娱乐刊物—( 伶星) 的黄素民黄君于1946 年兼任非凡响剧团的宣传工作他为了吹响凡仔(何非凡)所唱的情僧不 66 9 广东省戏胭年鉴惜挖空心思在街招(海报) 上做功夫写上单听何非凡唱< 情僧偷到潇湘馆) 主题曲已值回票价以广招徕诅料主题曲一词竟然不胫而走流传至今不过有关主题曲创始的问题历来众说不一可是知道主题曲这一名称真正的首倡者是黄素民的人却是不多( 原载( 南国红豆) 1994 年第 4期) 670
广东省戏剧年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