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教学案例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案例
房县化龙九年一贯制学校 覃光华
教材是“根”,学生是“本",正是在这“根”与“本"的深入解读中,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学习关键以及教学策略。
一、以情境导入,引发认知冲突,扩展数的认识,显现应用价值促实效
1、创设“分物”情境,理解平均分.
提问:分给两个人,四个梨怎么分? 两瓶水怎么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里叫什么?
2、联系知识经验,引发认知冲突。
提问:一块月饼,还能平均分给两个人吗?这一半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
3、揭示学习内容,扩展数的认识。
谈话: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今天这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数的概念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外显行为,思维是一种内在活动,外显的行为,只有和内隐的思考结合在一起才会转化为数学化的行为。创设问题情境时,要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依据,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启迪学生的数学思考,带来有关数的概念的充实和改造,感受其存在、应用的价值。(精品文档请下载)
分数起源于分,是人们在处理“分物品”,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进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两人郊游分食物,让学生在几轮思考“怎么分”的问题情境中,引发冲突,产生质疑、猜想,从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和感悟到以下两点: (精品文档请下载)
1、产生“平均分"的需要,初步感受 “平均分"乃分数的本质特征。
2、体验由于总量的变化引起每人得到的个数从整数两个或一个再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变化的过程,自然引出分数。
学生这种对分数的初步感知,完全是从生活经验中得来,扩展了对数的新的认识,并在生动的情境中感悟到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揭示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性。 (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体验建构,引导动手操作,理解分数意义,立足数学本质达实效
1、认识二分之一。
(1)分一分,理解“一个月饼”的二分之一。
提问:仔细观察,我们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了几份?
描述:一半正好是这两份当中的一份。
瞧!平均2份,取其中的1份,这数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交流: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的?
(2)折一析,理解“一张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
活动: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并写上二分之一。
(3)比一比,理解“不同图形"的二分之一.
辩析:老师这儿还给大家带来一些图形,你认为涂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吗?
小结:看来呀,无论是一个月饼、一个正方形,还是一个长方形,只要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认识四分之一.
(1)分一分,理解“一个月饼”的四分之一.
提问:如果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
填空:请打开数学书第92页,填一填。
(2)折一折,理解“一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
活动: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先折一折,把它的四分之一涂上阴影。
交流:你是怎么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的?还有不同折法吗?
(3)比一比,理解“相同图形,不同折法”的四分之一。
3、认识几分之一,比大小
(1)折一折,理解“不同图形”的几分之一.
活动:用一个图形折一折,用阴影涂色表示出你想表示的几分之一.
交流: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案例覃光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