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修改作文方法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语文教育家。他在长期写作与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作文教学思想。他对作文批改的独特的看法,对我们改革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引导自改,突出批改的主体观
批改作文,是语文教师最繁重、最辛苦的事,有的学校领导甚至把批改作文是否仔细、认真当作衡量语文教师工作态度的尺码。叶圣陶对此颇有感慨:“教师改作文是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叶圣陶语文教育伦集》,)他对自己从事作文教学感悟极其深刻,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中论述较多:“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过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他十分注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多次在文中倡导让学生自己改作文,“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他认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为什么提出学生自改这个问题呢?除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他从反面作了论述:“从来读书人笔下有通有不通,因教师给改通了的究竟占百分之几,当然没有统计过。”叶圣陶非常注重学生指导,他有一居精辟的话,那就是“教师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717页)(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肯定优点,体现批改的激励观
青少年的“情感效应”极为明显,当代学者认为:“情商”甚于“智商".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是作文教学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叶圣陶早在1963年的一封信中就曾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723页)他强调,写好批语要“考虑怎样才能鼓励学生、启发学生”。(537页)他很注重情感的激励机制。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学生能力的发挥,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采取积极态度,则学生的能力可以发挥80~90%,而在一般情况下,只能发挥20~30%。这说明,其中50~60%的潜力,是能够通过积极评价激发学生动机而递增。于漪老师对叶圣陶先生的这一观点理解得较为深刻,她认为“讲评应在正面激励,评出练笔的信心,评出练笔的热情。"(《于漪语文教育论集》502页)(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巧于点拨,立足批改的启发观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就是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而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学会动脑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是启发教学的重要内涵。《语文教学二十韵》中写道“多方善诱导,厥绩将无伦”,将启发诱导提到很高的地位。在作文批改中,他更注重对学生的诱导,“为学生改易文稿,令探索所以改易之故,此一举尤堪称美。”(727页)在对作文批改所作的阐释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观点.“所谓批,无非向学生说几具提示的话,引导他们去思考,该怎样想才对,,无非给学生示范,那样想不适合,那样写不妥当,一定要这样想,这样写才对头。
”(727页)因为“学生接到这样的改本,见自己的文字差不多都包在向下一勾向上一勾之中,大概是不大肯去揣摩的,望了一望,就塞进抽斗里去了.”(94页)
叶圣陶对启发的偏爱,表现了他对拓展学生思维,驱动学生学习动力的深
叶圣陶修改作文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