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兰考学习有感
本文具有广泛通用性,欢迎各位亲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参考借鉴。
今年7月份,我按照组织安排到河南林州、兰考两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通过参加讲解培训和实地考察学习,感触良多,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三点感受和体会:
1、红旗渠、焦裕禄精神非常之可贵
红旗渠精神,是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为了解决严重干旱缺水问题,在太行山上修渠引水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种伟大创业精神。其精神内涵也是其可贵之处,可概括为"十六字",一是"自力更生"。他们当时在以杨贵为书记的林县县委的调研、决策、领导下,在没有上级政策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不等不靠,自主实施,立下愚公志,敢为天下先,硬是把林县河山做了"重新安排";二是"艰苦创业"。动用7万劳工,用仅有的300万元储备金、3000万斤粮食,历时十年,在没有专业设备、缺少专业技术的情况下,在悬崖绝壁上凿砌出了一条举世瞩目的人工天河,灌渠总长达1500公里,工程浩大,旷古烁今,堪称****;三是"团结协作"。涉及所有乡(镇)、村、组、户、人,全民动员,合力作战,形成了强大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力量;四是"无私奉献"。所有人不讲条件、不计报酬,顽强拼搏、无私无畏,涌现出300多名突击队员用时一年多打通青年洞等经典感人事迹,先后有81名劳工为修渠献出了宝贵生命。古有都江堰,今有红旗渠。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一个象征,与伟大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这种精神感天动地、可歌可泣、永载史册!
焦裕禄精神,是焦裕禄1962年12月到1964年5月,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也是他得病后人生最后短暂的一年多时间里,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全力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奋力改变兰考贫困面貌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集中体现在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五个方面。其可贵之处:一是一种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二是一种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三是一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四是一种不怕困难、不惧风险,"****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五是一种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不会过时。
2、林州、兰考两地经验非常之可学
主要是林州、兰考的干部群众能够很好地传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坚持用精神传承来推动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我感觉他们做到了以下十点:一是用精神传承把发展定位作准。林州把红旗渠精神作为立市之本、兴市之魂,从上世纪60年代修建红旗渠、80年代外出发展建筑业、90年代大办乡镇企业和市属工业、十x大以来加强生态建设,都是围绕红旗渠精神来决策定位和推动发展,演绎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创业四部曲",定位准确,推进有力,成效显著;二是用精神传承把经济建设做强。林州一直紧紧扭住经济建设不放松,经济发展每年以两位数以上速度增长,2021年完成生产总值550多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00多元,作为河南
红旗渠、兰考学习有感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