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思考
LT
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思考
[摘 要]制造业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决定着一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中的国际分工地位。 高端制造装备的国家需要重大的需求和面临的发展机遇,讨论制造装备研发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中国工程;制造大国;制造强国;高端制造
引言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经济崛起的一个重要支柱 是中国制造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早在2006年,中国制造业总量就己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制 造大国。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国仍被冠之以"制造大 国"的称号,却迟迟没能跨入"制造强国"的行列。我国 制造业发展还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通过何种 途径能够克服这些问题并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 强国的跨越?这是本文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制造业的产业结构通常是指各制造产业的构成及各制造产业之间的联 系和比例关系 。长期以来劳动密集型行业仍是中国制 造业的比较优势行业,我国仍处于国际分工中的低端 位置,这说明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还有很 多需要调整的地方。这突出表现在我国制造业大而不 强,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不强,制造业缺乏发达的产业分 工体系,还没有形成强大的产业链以及制造业技术创 新能力十分薄弱。
2. 制造业的竞争力问题。制造业竞争力是一个涵 盖制造业本身以及有关要素、关系和行为多个方面的 综合能力系统,对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分析应该从多 维度、多视角着眼,从系统能力的角度对其进行综合考察。纵观制造业发展历程,我国制造业的增长主要依 颇于资源、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粗放式增长方式,高消 耗低产出的发展模式致使产业内效率提升问题依然严 峻;我国制造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严重不足导致制造 业的自主研发和设计能力不足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问 题是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不 f圭和产品同质化趋势的根 源,也是导致制造业市场营销和拓展能力不足致使国 际竞争力不足的原因所在。
3. 制造业的协同创新问题。在技术创新不断涌现 的今天,制造技术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机械加 工技术,而是集机械
科学、电子
重新超越日本。进入 21 世纪,美国政府又推出了一 系列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计划,鼓励制造业向高端 化发展,低端制造业向海外转移 。2012 年以来,美国 又提出制造业回归计划,将部分高端制造业重新迁回 美国,带动制造业高端化的进一步发展;新能源、生物 医药、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新一代互联网、电子商务等 己经成为美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从美国制造业 发展历程不难看出,美国制造业能如此成功、如此强 大,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先进科技的持 续应用和推广是分不开的。
(二)日本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日本制造业的成功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日本制
造性企业在全球 500 强工业企业中占据近 150 个席
位,国民经济总产值的 499毛基本上由制造业提供 。虽
2
然二次世界大战结日本制造业带来了灾难性的重创, 但是在二战后,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制造业的发展,机械 制造的精密工程、特种加工和制造系统自动化等关键 技术得到了迅速应用并推广,使日本在战后短短 30 年
里又一跃称沟世界经济大国、制造强国。 20 世纪 90
年代后,日本经济经历了"失落的十年"①,之后制造业 虽然大量转移,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其先进制造业的发 展,通过1良苦的企业重组和技术重组等措施的实施,日 本竞争力得以恢复,综合竞争力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
二o 近年来,日本专门颁布了《振兴制造业基础技术 基本法},又使其制造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纵观日 本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政府干预、产业政策引导及高新 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是日本制造业取得巨大成功的关 键:运用精细化生产和精益化管理理念使得其生产的高 新技术产品更加具有竞争力也是日本成为国际公认的 制造强国的重要原因。此外必须指出,日本在发展先进 制造业方面最为成功之处就在于宫的生产模式创新。
(三)德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说起制造业,往往令人不得不想到德国这个老牌 制造强国 。德国的制造业综合实力稳居世界第三,尤 其是德国生产的汽车和医疗仪器设备享誉盛名。 20
世纪 80 年代,无论是从模具制造、数控机床,还是到动 力装置和机械传动,德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
推进,导致世界制造业的竞争加剧,德国制造业也受到 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退。此后, 为了振兴制造业,德国政府出台了一
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