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
LT
历史文献学考试试题
1、“文献”的概念及其内涵变化。☆
概念:“文”在古意中指典籍文章,“献”指古代耆旧先贤的见闻、言论,以及他们所熟悉的各种礼仪,也包括耆旧先贤的事迹经历。现代广义的文献的概念是: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不仅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也包括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藏。从情报学角度的概念是:以一定方式将人类所获得的知识或信息记录于一定载体之上所形成的东西叫做文献。
内涵变化:文献一词,是一个动态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在我国关文献概念的描述,最早见于《》 至元代,历史学家、文献学家马端临,首次以“文献”一词命名的专著《文献通考》面世。自孔子至元·马端临均把“文献”概念的内涵表述为可作叙事、论事佐证的古今典籍及圣贤的言论,即文献兼指书和人。此说至今仍有影响。后来,文献概念的内涵偏指著述或专指
“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如:历史文献。亦指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如医学文献。”该定义强调了文献的历史继承性和资料性。198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文献著录总则》,对文献概念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该定义强调了文献是知识。凡是能耳闻、目睹到的并记录在一定的物质上的知识载体,均称之为文献。《文献情报术语国际标准》将文献定义为:“在存贮、 检索、利用或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可作为一个单元处理的,在载体内、载体上或依附载体内而存贮有信息或数据的载体。”该定义强调了文献是可以进行加工处理的“单元知识”;存贮(记录)“单元知识”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存贮声音、图像、文字、符号等知识的磁性载体(磁带、磁盘、光盘)文献等。在国外,文献一词首先由法国保罗·奥特勒于1905年提出, 随后流传于世。其中英语的“文献”与“情报”的最初含义交叉,后来才分开。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文献概念则是《汉俄英情报学词典》中的解释:文献是“包括固定情报以及用于传递和使用情报的物质客体。”强调文献是情报的主体,其传递
⑴:《周易正义》一〇卷,【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⑵:《尚书正义》二〇卷,旧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⑶:《毛诗正义》七〇卷,【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⑷:《周礼注疏》四二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⑸:《仪礼注疏》五〇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⑹:《礼记正义》六三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⑺:《春秋左传正义》六〇卷,【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⑻:《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八卷,【汉】何休注,【唐】徐彦疏
⑼:《春秋谷梁传注疏》二〇卷,【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⑽:《论语注疏》二〇卷,【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⑾:《孝经注疏》九卷,【唐】玄宗御注,【宋】邢昺疏
⑿:《尔雅注疏》一〇卷,【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⒀: 《孟子注疏》十四卷,【汉】赵岐注,旧题【宋】孙奭疏
5、“二十四史”是哪二十四种典籍?各史的作者是谁?
? 史记 ( 汉·司马迁 ) ? 汉书 ( 汉·班固 ) ? 后汉书 ( 南朝宋·范晔 )
? 三国志 ( 晋·陈寿 ) ? 晋书 ( 唐·房玄龄等 ) ? 宋书 ( 南朝梁·沈约 )
? 南齐书 ( 南朝梁·萧子显 ) ? 梁书 ( 唐·姚思廉 ) ? 陈书 ( 唐·姚思廉 )
? 魏书 ( 北齐·魏收 ) ? 北齐书 ( 唐·李百药 ) ? 周书 ( 唐·令狐德棻等 )
? 隋书 ( 唐·魏征等 ) ? 南史 ( 唐·李延寿 ) ? 北史 ( 唐·李延寿 )
? 旧唐书 ( 后晋·刘昫等 ) ? 新唐书 ( 宋·欧阳修、宋祁 ) ? 旧五代史 ( 宋·薛居正等 )
? 新五代史 ( 宋·欧阳修 ) ? 宋史 ( 元·脱脱等 ) ? 辽史 ( 元·脱脱等 )
? 金史 ( 元·脱脱等 ) ? 元史 ( 明·宋濂等 ) ? 明史 ( 清·张廷玉等 )
6、简述孔子与六经的关系。
《诗》相传《诗经》是孔子编定的,在司马迁的笔下孔子删定了《诗》,孔子本人多次说过有关《诗》的名言,在《论语》中也出现引用《诗》的文句。
《书》孔子曾整理过,
《礼》是孔子教学课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第一门课,孔子十分重视“礼”,并注重礼的作用和传授,
《乐》孔子也整理过
《易》为周代的占筮之书,孔子十分喜好《易》并认真研究,同时认真向学生讲授,是孔子赋予《易》以新的内容,并为其作了较为特殊的传注。
中国历史文献学复习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