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数学教学反思.doc小班化数学教学的分组合作探究反思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近几年的学习实践中,我们 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进入数学课堂,学生成为学 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正成为 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一、 要深刻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 “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这是体现小 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 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 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 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二、 要学会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 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小 组4〜6人。这样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教师还要根据 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合理分工,也可以由合作小组的 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 习活动顺利实施。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还要选好组长,组长是一个小 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小助手,选好组成直接关系学习活动 的效率和成败。我们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组内表决的方法选组长,并对小 组长宣布职责及相关要求。在参与全班交流中,小组成员轮流发言,消除 优等生的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平等,培养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
例如:《平方差公式》一节中,经历平方差的推导过程是满面学生学习
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公式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四道计算 题:
(1) (1+2X) (1-2X) (2) (2a+3) (2a-3)
(3) (100+1) (100-1) (4) (X-6) (X+6)
教师先让学生求出答案,再启发:大家自己找一找,这4个题存在什 么规律?经过几分钟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针 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然后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 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街时机成熟后再合 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
2、 在迷惑、混沌处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辩论,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
例如: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节中,教师提出问题:(ad+bd) 4-d 应该怎么做?用学过
小班化数学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