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的污名研究
聂欢
摘要:《岛》是英国作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长篇处女作,因其惊世骇俗的故事和感人肺腑的情节感动了全球,千百万读者为之唏嘘落泪。小说主要讲述了佩特基斯家族祖孙三代和麻风病抗争的故事。麻风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常被污名化为“不洁的、罪恶的”因而被社会所歧视和排斥。因为感染了麻风病,佩特基斯家族祖孙三代备受污名的影响,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在应对污名后最终各自找到了归属。
关键词:岛;维多利亚·希斯洛普;麻风病;污名
引言:
《岛》是英国作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长篇处女作,发表于2005年,一经出版便力压群芳引起极大轰动,登上英国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夺得2007年英国银河图书奖的“年度新书奖”。其惊世骇俗的故事和感人肺腑的情节不仅征服了英伦,也征服了欧洲、美洲、澳洲、亚洲,20多种文字几十个版本感动了全球,千百万读者为之唏嘘落泪。作为一本风靡全球的畅销书,作者重启了那个遥远的,令世界谈虎色变的话题,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故事从一个疑惑开始:多年来,阿丽克西斯发觉母亲似乎
总是过分守护着自己的过去,不仅掩埋了自己的根,还把上面的泥土踩得结结实实。阿丽克西斯决定打开母亲尘封的过去。她来到爱琴海的布拉卡,登上一座叫斯皮纳龙格的荒凉小岛。这是一处禁地,一处令布拉卡、爱琴海,甚至整个欧洲都谈虎色变的禁地,更是母亲的禁地。这里曾经是麻风病隔离区。麻风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性疾病,历史悠久,曾经是可怕的不治之症。因其使人容貌变异,丑陋恐怖的形象似地狱的“魔鬼”,人们出于对疾病的恐惧而歧视麻风病人,并污名化麻风病人。污名影响深远,是人际和谐的一大阻碍。本文拟采用戈夫曼的污名理论,对《岛》中的污名进行分析和探索,通过探寻其中的污名来源和影响揭示小说主题,同时,也希望这一分析能引起人们对社会中污名现象的反思。
一、污名概述
“污名”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指刻在或烙在某人身上的一种符号或标记,表明此人具有道德或行为的缺陷。1963年,社会学家戈夫曼首先提出了“污名”的概念。在他的著作《污名:受损身份管理札记》中,戈夫曼将污名定义为个体在人际关系中具有的某种令人“丢脸”的特征,这种特征使其拥有者具有一种“受损身份”。其本质是由于个体或群体具有某种社会不期望或不名誉的特征,而降低了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受污名者也会因此产生羞愧和耻辱感。贴标签是污名化的一种常用策略。污名可以表现为许多形式,戈夫曼主要区别了三种污名,即身体污名(对身体深恶痛绝,即痛恨各种身体残废);性格缺点(即软弱的意志,叛逆而顽固的信念还有不诚实等);与种族、民族、宗教相关的集团意识强的污名,这种污名可以通过血统传播,让全体家族成员都染上。戈夫曼将污名置于关系的框架中,在面对面的个体互动层面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承受污名者的自我感受以及他们与常人间的微妙互动,重点阐述了受污名者在人际互动中进行信息控制的各种技巧。戈夫曼的污名概念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污名”虽然是社会学的概念,却在其他众多学科领域如心理学,人类学,医学,文学等方面加以研究和运用。
二、污名来源
小说主要围绕佩特基斯家族四代人中四个女人的故事而展开。第一代伊莲妮和第二代玛丽亚均因为感染了麻风病被送到了斯皮纳龙格岛。这座岛位于克里特岛对面,在一座四面环水的孤立小岛,因其独特的地理
《岛》的污名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