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音乐通史---名词解释.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名词解释
  原始乐舞:歌、舞、乐合而为一的原始乐舞是远古时期的主要音乐形式,节奏是原始音乐的基本因素。
  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演奏的音乐。特点:齐奏为主、曲调简单、节拍缓慢
  礼乐制度:周代的礼乐制度是以礼仪和音乐的等级化为核心的一种文化制度。
  楚辞:是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歌曲体裁,是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历史风俗、音乐来进行创作,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
  鼓吹乐:是一种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并兼有歌唱的艺术形式。
  清商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承袭汉、魏相和诸曲,与南方的民间音乐相融合而形成的俗乐总称。
  吴歌:古代江苏一带的民歌,其风格抒情、细腻,多以表现男女间的爱情为主。
  西曲:古代湖北一带的民歌,内容多为抒发游子思归的别离之情,是长江流域商业繁盛的产物。
  百戏:百戏上乘周代散乐是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它包括了商觝、杂技、魔术、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古文和汉墓百戏画像石有很多百戏节目的记载和石刻。“鱼龙曼延”、“总会仙唱”、“东海黄公”等这些节目表演规模庞杂。妙趣横生常有歌手、击鼓、击铙、击钟、吹箫、弹瑟等乐器为之伴奏。
  歌舞戏:南北朝末年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化妆表演、载歌载舞,或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代表节目有《大面》、《钵头》、《踏谣娘》。
  文字谱:是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记谱法实例。用文字记述弹琴的指法与和弦位的一种记谱法,即用文字详细描述演奏古琴的手法。间接记录了音高,也保留了一部分节拍、节奏的信息。属于“音位谱”系统的记谱法,也称“手法谱”。
  燕乐:又称宴乐,即宴饮之乐,是专指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
  乐府:乐府的含义有三种其一是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其二是乐府机构采用过的诗歌,以及后人拟作的,类似的民间诗歌或文人诗作,亦称“乐府”;其三大凡入乐或不入乐的,曾和音乐有关的各种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也有“乐府”之称。乐府是汉代兴盛起来的,以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公元前7年,汉衰帝对乐府机构进行了裁剪,至使乐府由盛到衰。
  相和歌:北方兴起了一种称作“相和歌”的歌曲形式。它最初产生于一些民间没有伴奏的歌谣,即“徒歌”。以后徒歌有发展成为“一人唱,三人和”的唱和形式,称作“但歌”。“但歌”发展为“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较为复杂形式,就成为“相和歌”。相和歌的伴奏乐器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筝七种。相和歌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汉魏时的相和大曲。这是一种大型的歌舞套曲。
  燕乐大曲:又称燕乐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它是汉魏时的相和大曲与清商大曲进一步向更高程度的再发展。它代表了隋唐音乐文化的高度水平。歌、舞、乐三位一体、结构庞大、节奏与速度复杂多变是大曲的重要特点。
  软舞:动作比较舒缓、安详、温婉,表情比较细腻。
  健舞:动作比较爽朗、快捷、刚健。
  法曲:纯器乐形式,其中或有歌唱部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响乐。
  声诗:唐诗中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实际上是唐代的艺术歌曲,无论是诗歌还是音乐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阳关三叠》是最为流行的、传唱最久的一首声诗

中国音乐通史---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慢慢老师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1-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