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优势病种诊断方案
优势病种中医诊断方案
胸痹心痛
一、诊断:
中医病名:胸痹心痛
西医病名: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
二、诊断根据
(一)中医:
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2、胸闷胸痛普通几秒到几十分钟尔缓和。严重者可疼痛激烈,持续不解,汗出冷肢,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可发生猝死。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
4、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变化或运动实验阳性。
辩证分型:
1、寒凝心脉:突然心痛如绞,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心感寒痛甚,心悸气短,形寒肢冷,冷汗自出;苔薄白,脉沉紧或促。多因气候骤冷或感寒而发病或加重。
2、气滞心胸:心胸满闷不适,隐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腹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3、痰浊闭阻:胸闷重而心痛轻,形体肥胖,痰多气短,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粘,恶心,咯吐痰涎,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4、瘀血痹阻:心胸疼痛激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脉涩或结、代、促。
5、心气局限性:心胸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动则更甚,心中动悸,倦怠乏力,神疲懒言,面色晄白,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沉细迟。
6、心阴亏损:心胸疼痛时作,或灼痛,或闷痛,五心烦热,口干盗汗,颜面潮热,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结代。
7、心阳不振:心悸而痛,胸闷气短,自汗,动则更甚,神倦怯寒,面色晄白,四肢欠温或肿胀,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或代。
(二)西医
1、发作性胸痛①部位:重要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晰。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②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偶伴濒死恐惊感觉。
③诱因: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④持续时间:疼痛浮现后常逐渐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渐消失,可数天发作一次或一日之内多次发作。⑤缓和方式:普通在停止本来诱发症状活动后即可缓和,或舌下含用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之缓和。
2、体征 心绞痛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急、出汗,有时可闻第第四心音、第三心音奔马律,或浮现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3、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①发作时心电图ST-T缺血性变化,及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或直立(所为假性正常化)②动态心电图发现ST-T段缺血性变化;③心电图运动实验阳性。心脏彩超:二维超声心动图可探测到缺血区心室壁运动异常。
三、治疗方案
(一)寒凝心脉
症状:突然心痛如绞,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心感寒痛甚,心悸气短,形寒肢冷,冷汗自出;苔薄白,脉沉紧或促。多因气候骤冷或感寒而发病或加重。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痹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 当归15克 桂枝10克,细辛6
胸痹心痛诊疗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