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作业.doc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作业
2006级在职研究生班 李慧
1、论世代累积型小说的成书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
答:明清的长篇小说大致分为两种:世代累积型小说和个人创作型小说。中国通 俗小说发展到明代,已经进入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时期,如《三》等一些章回小说,在此最终成书之前都经历了长达数百年的创作过程,最 先由民间艺人集体创作,再经过文人的不断加工增益,最终由某个特定的作家删改写 定,这即是世代累积型小说。
世代累积型小说的最终成书通常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过很多人的增删, 所以,此类小说在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由于长期的笔 记诗文、明间说唱的流传,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仅仅沾染着最终创作者个人的喜 好,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大多数百姓的情感价值趋向,具有普遍市民所认同、接 受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由于世代累积型小说中的人物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已经逐 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和性格,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最终创作者对于人物形象 的个性化的塑造,阻碍了作者创作性的发挥。
以典型的世代累积型小说《西游记》为例,猪八戒这个形象在整部书成书过程中 是出现比较晚的。在南宋的讲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已经出现了 “猴行者、 深沙神(后来的沙和尚)”的雏形,而到了元代杨景贤的《西游记》中,才首次出现了 “猪八戒”的形象。
但就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个形象相比较,猪八戒体现了人类普遍存在的 欲望和缺点,它的身上体现着更加广泛的国民性。由于猪八戒的形象在前代的累积之
中出现的比较晚,对于吴承恩进行形象塑造方面的束缚相对较小,所以最终成书中的
“猪八戒”是作者根据小生产者的形象塑造出来的,贪财、好色、胆小、经不起一点 外来诱惑,是一个典型的享乐主义者。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人性弱点的形象,它更贴 近于生活,更像是生活在百姓身边的一个有着缺点的英雄。这个形象的塑造更加鲜活 生动,更加为后世的读者所喜爱!
2、论版本异文对小说研究的意义。
几乎所有古代小说都有版本问题,不同版本之间,差异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城市 经济的迅速发展,通俗小说成了具有广阔市场的商品。与古代典籍的堪校不同,小说 作为一种消遣的工具,阅读只是为了遣情寄兴,消愁解闷,所以小说家是“姑妄言之”, 读者是“姑妄听之”。一部小说面世以后,旋即成了“共有资产”,谁都可以随意修改,无 数人的“自由改造”、“自由改削”,是小说版本异文产生的根本原因。
对于小说文本的研究者来说,首先确定版本应该是研究的第一步骤,不同的版本 在思想内容、思想倾向、人物形象上可能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以《三国演义》为例,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三国》的不同版本多达几十部。其 中以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毛本《三国演义》最为广泛流传。
在思想倾向上面,两个不同版本就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例如:在嘉靖本中,“天 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这样一句话,前后有五个人表达过相同或相 类似的意思。五个人向后向“君权神授”观念挑战,嘉靖本的修订者在修订过程中不 但没有删去,反而统统加以保留,很明显的表现出对于此话的认同;而在毛本中,则 将六处“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话语全部删去,表现出修订者
根深蒂固的“集权思想”、“王权思想”。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作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