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议芥川龙之介的美学困惑与本雅明的艺术理论.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议芥川龙之介的美学困惑与本雅明的艺术理论.doc浅议芥川龙之介的美学困惑与本雅明的艺术
理论
论文关键词:《秋山图》本雅明光韵
论文摘要: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秋山图》实际上是他的诗学 理念的一种形象的折射,本文运用本雅明的“光韵”艺术理论来解读 芥川龙之介对淡然恬静、崇尚自然的古典艺术的留恋与向往,对20 世纪初日本艺术现代化造成的艺术日益“工艺化”的不满与困惑。
1927年,35岁的芥川因“恍惚的不安”自行中止了生命的流程。 芥川龙之介的英年早逝与他对当时日本社会文化变革的失望是分不开 的。其实,早在1920年,芥川龙之介在他的短篇小说《秋山图》中就 流露出对古典艺术美在现代日本社会日渐衰竭的忧虑与困惑。无独有 偶,芥川所遭遇的艺术困惑同样被一位西方学者所敏锐地捕捉到了, 他就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瓦尔特•本雅明。所不同的,在芥川 为古典艺术在当今社会“光韵”不再而痛苦时,本雅明却为艺术领域 里的新技术革命高唱赞歌。
一、艺术品的原真性
《秋山图》通过清初著名画家王罩(字石谷,号耕烟外史)对样格 (字寿平,号南田)叙述的画坛的一桩神奇事件铺叙展开。据王石谷言, 昔时王时敏(字逊子、号烟客)怀揣董其昌手书至润州张府观看“元季
四大家”黄公望的传世名画《秋山图》,顿时感动于画面幽寂空灵的气 韵风骨,几番请求张氏出让《秋山图》,均遭拒绝。50年后,王石谷 有幸于王氏豪宅一睹《秋山图》之神韵,可是,眼前之画与王时敏描 绘的大相径庭,与此同时,兴冲冲赶来再次欣赏此画的王时敏也满腹 狐疑,不禁怀疑起50年前的经历是否为幻觉。《秋山图》取材于今冈 寿编《东洋画论集成》上卷收录的样格《记《秋山图)始末》,原文附 在样格的画论《瓯香馆画跋》之后。日本著名文学评论家吉田精一认 为《秋山图》表达了芥川的艺术观乃至人生观。
吉田的观点说明了《秋山图》在芥川的艺术思想中极其重要的地 位。更具体地说,《秋山图》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芥川龙之介对日本现 代美学转型所感到的困惑与矛盾心态,其最突出的地方首先在于对作 品原真性也即本雅明称之为“光韵”的东西的留恋。
样格原作《记(秋山图)始末》结尾暗示王府的《秋山图》是鹰品, 因此烟客翁观画时的态度在情理之中,但是芥川龙之介在他的故事中 却对画的真伪未置可否。作为清代画坛“四王”之首的王石谷,以他 的眼力,对于黄一峰作品的真伪应该是一目了然的,况且他从笔法、 设色与用墨这些技术手法上均看不出破绽,认为“显然无疑是真品”, 那么眼前的《秋山图》大概会是真品了。而且,后来几位观赏者,均 是当时的书画界大家,特别是师从黄一峰的王时敏,更是对大痴的笔 法了然于胸。他竟然也是对画犹豫不决,难以定论,可见,芥川在这 里似乎在强调《秋山图》与真品无异了。但是事情又没有那么简单, 既然为同一作品,为什么这些大师们都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呢?这种
不对的地方在哪里呢?在本雅明所谓的“光韵”理论中,我们似乎可以 找到答案。本雅明认为对艺术品的改造虽然不大会威胁艺术的组成部 分,但对艺术品的改造在任何情况下都使艺术品的即时即地性丧失了。 艺术作品在机械复制时代凋谢的东西就是艺术品的光韵。王时敏是在 五十年后再次见到画作的,如果是原作,他肯定会一眼认出,但是他 却是“满腹狐疑,不禁怀疑起50年前的经历是否是幻觉。”实际上, 芥川在这里已经对作品的“原真性”提出了质疑。他在王

浅议芥川龙之介的美学困惑与本雅明的艺术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雄
  • 文件大小90 KB
  • 时间20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