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基坑变形监测测技术方案设计.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word
word
0 / 13
word
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word
word
1 / 13
word
目 录
一.工程概述2
二.作业目的2
三.作业依据及规2
四.工作容3
五.基坑及周边监测方案3
基准点的布设3


变形监测点保护及意外情况处理6
基准点、监测点的观测方法及精度要求7
观测设备和人员投入7
观测周期8
成果处理8
六.提交成果资料8
提交阶段成果8
提交沉降观测技术报告书9
七.补充说明9
八.质量保证措施10
九.附件10
word
word
2 / 13
word
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述
受。。。。。。的委托,。。。。。。拟承担。。。。。。。。。变形监测任务。
本项目位于。。。。。。。。。。基坑深16-18米,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60米。开挖深度较大,周边不明管线复杂,采用-2米以下桩锚支护(2道锚杆),-2米以上组合柱砖墙支护形式。
二.作业目的
本工程基坑挖掘较深,安全问题应引起高度的重视,通过监测及时分析反馈监测结果,掌握基坑围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在基坑工程施工及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应对基坑围护结构受力和变形、周边重要道路等保护对象进行系统的监测,为避免基坑工程施工对工程周边环境及基坑围护本身的危害,采用先进、可靠的仪器及有效的监测方法,对基坑围护体系和周围环境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控,通过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基坑开挖及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实际状态及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做到及时预报,为基坑边坡和周围环境的安全与稳定提供监控数据,防患于未然,通过监测数据与设计参数的对比,可以分析设计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为工程动态化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提供所需的数据,从而使工程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三.作业依据及规
1、《建筑变形测量规》(JGJ8-2007);
2、《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3、本工程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案。
word
word
4 / 13
word
四.工作容
1、测定护坡桩顶部水平位移,周边道路的沉降量、计算沉降差及沉降速率。
2、依据甲方要求,对护坡桩水平位移及周边道路进行变形监测,具体如下:
(1)护坡桩顶水平位移:拟布设监测点8个;
(2)护坡桩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拟布设监测点4个;
(3)周边沉降:拟布设监测点10个。
五.基坑及周边监测方案
基准点的布设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本项目拟建立3个基准点。基准点采用深埋钢管水准基点标石。基准点布设在变形区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应定期复测。水准基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即进行初始值观测,初始值应连续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基准点的起始高程数据,之后应定期对基准网进行检测,一般为每一个月监测一次,以确保变形观测点的精确性。当观测点变形测量成果出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复测,并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的规定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

为及时监控整个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每20-25米,各布设1个水平位移监测点和1个地面沉降监测点,共布设18个监测点,监测其水平位移。监测点按均匀、对称、预测位移较大、重要性等因素设置。根据测量结果可以掌握围护的水平位移变化量。
测点埋设:围护桩顶监测点在浇捣压顶时同时进行,即压顶混凝土浇捣后3~5个小时,按测点布置图位置插入准备好的标志,标顶部高于压顶梁顶标高2mm左右,待混凝土强度完成后,开挖前进行初始读数的测读工作,初读数取二次测读平均值。拟采用视准线法,在基点设站,用全站仪读取桩顶小卷尺读数来测量水平位移量。
word
word
4 / 13
word

根据工程地质情况、结构特点,并结合监点布设情况综合考虑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布设,以能真实反映出护坡桩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变化量为原则,确保施工安全附近写明。根据实际情况布设水平位移观测点4个,点位编号并作上明显标记。具体布设见崇外3号地东南角金融项目基坑及周边变形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1)监测仪器设备:采用CX-E03智能型数显测斜仪和配套的铝合金测斜导管观测。如下图1所示:
word
word
5 / 13
word

基坑变形监测测技术方案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eny00001
  • 文件大小381 KB
  • 时间20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