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至今常用的古代谦词,来头不小.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至今常用的古代谦词,来头不小
至今常用的古代谦词,来头不小
至今常用的古代谦词,来头不小
至今常用的古代谦词,来头不小
人在言谈和文字当中就有很多谦词,现在很多人知其名而不知其意,其实,知道谦词的含义也是蛮有趣的。
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妻子, 有一个传统的谦称叫 “拙荆”。“荆”本为一种落叶灌木的名称,这里指用荆枝做的髻钗。据《列
女传》记载,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居家生活俭朴,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后人因以“荆妻”或者“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僧人、道士以“贫僧” “贫道”自称,不是出家人自叹贫穷。
晋、南北朝时,僧人自称“贫道” ;唐以后僧人改称“贫僧” ,道士谦称“贫道” 。这里的“贫”不是指生活的贫穷,而是指学识、道行的不足,是修为不够、功德未满的谦辞。
人们常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作品为“涂鸦之作” 。唐代诗人卢仝有一子,孩提时喜欢以蘸了墨水的笔在纸上或书本上恣
意涂抹。卢仝作诗叹曰: “(这孩子)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后来人们便以“涂鸦”一词戏称随意的创作,或用来比喻书法的稚拙,而更多的则是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水平不高。
在文章的标题中,常用到“刍议”一词,如胡适的文章《文
学改良刍议》 。“刍”音 chú,本义为割草,也指喂牲口的草料,又引申指割草之人。古时割草打柴者地位低贱,故“刍
议”常用作谦辞,指自己的言论浅陋、不成熟。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谓之刍议,犹云未定草也,伏惟国人同志有以匡纠是正之。 ”
“鄙人”常用作自称, “鄙”本义指都邑四周的土地,后引申指郊野、边远的地方。边远地区远离文化中心,往往消息闭塞。自称“鄙人”是谦称自己的识见、修养均不如人。
书画家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他人时,常会谦虚地说一句“聊供补壁”。“补壁”的字面意义就是修补墙壁,书画家说的那句话,潜台词就是自己的作品价值不高,至多用作修补墙壁的材料。需要提请注意的是, “补壁”只能用于赠送方,不能用于受赠方。
在表示谦虚的时候,做学生的,常会说“忝列门墙” ,做朋友的常会说“忝在相知之列” ,做作者的常会说“忝为着者之一”。“忝”,从心,天声,本义为羞辱。 “忝列门墙”指自己不是够格的学生,辱没了老师。 “忝在相知之列”有谬托知己之意,辱没了朋友。 “忝为着者之一” ,指自己的水平不高,辱没了其他作者。
不知道芹菜的人很少,可知道“芹献”一词的不多。人们
在送礼的时候,常把自己的礼品谦称为“芹献” 。《列子·杨朱》里有个故事:从前有个人认为大豆是美味,卷耳茎、芹
菜等味道十分香甜,还向乡豪夸赞。乡豪拿来一尝,嘴巴里像被蜇了一样难受,还闹了肚子。乡里人都嘲笑、怪罪这个
至今常用的古代谦词,来头不小
至今常用的古代谦词,来头不小
至今常用的古代谦词,来头不小
人,这个人很惭愧。后来人们就以“芹献”作为菲薄的礼品的代称。
古代君王自称“寡人”不是“单独一人”的意思,而是“寡德之人”的简称,即谦称自己的德行还有所欠缺。
人们常把自己的文章称为“急就章” ,意谓自己匆忙完成,难免粗疏。“急就章”

至今常用的古代谦词,来头不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飞行的大山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