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2 页
《为未知而教,为未知而学》读后感
什么是值得学习的知识
——冯肖肖
拜读了《为未知而教,为未知而学》这本书,封面上有个问题:“什么才是有价值的学习?”,算是很明白地说明了这本书的主旨。不过,要说最好的概括,其实还是书名本身。
这本书的作者戴维·珀金斯。是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站得高看得远,书中不乏诸多真知灼见。我翻得很快,对全书没有仔细阅读,只有一些浮皮潦草的感知,写在这里写一下自己的点滴心得。
先从“什么是值得学习的知识”开始。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很难下定论的,因为每个人有各自的立场,无论你怎么说都会有人反对。所以实际上作者是把这个问题缩小了:哪些知识是大家都觉得应该学,实际上却没有用的?不过好在虽然各自有各自的解读,但二次方程的遭遇却是容易达成共识的:没人说二次方程不重要,或者不该学,但确实学了以后用的地方很少。在这样的共识上,问题就来了:像这样的知识到底该不该学?或者说该怎么学?除了用以谋生的专业知识之外,还有某些基础性的知识是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所必须的,就是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基本认识。这些知识的定义是含糊不清的,或者是说混杂的,但是却是一个社会人与禽兽之间的本质区别,跟尼尔·波兹曼说的“宏大叙事”有点接近。
信息社会更是信息极度过剩,所以我们应该学习那些有生活价值的东西。这个生活价值要做广义的理解,不是说只有能赚钱的才是有用的。如果一个人沉迷于屠龙术的研究,他能够从中得到愉悦,对他来说就是有生活价值的。但从一般人的角度来说,确实可以大致画一个范围,比如说概率和统计学,作者就主张成为必修课,因为我们不得不使用抽样的办法来解决信息过剩的问题,如何保证抽样的准确性就很关键了。
书中第六章很有意思,说的是思维模式的问题。欧几里得的思维模式就是形式和逻辑重于一切,培根的思维模式则是归纳和总结,牛顿的思维模式则是项目管理式的,根据目标的需求来整合各种知识。修昔底德的历史学的思维方式则是在历史叙事中寻求解释,通过对真相的追问实现自圆其说的认知。这个世界美好的东西太多,所以现在人的普遍毛病是贪心不足,在知识这个问题上也是一样。这本书提醒我,一定要有所取舍,知识是美好的,但对于具体的某一个人来说,他的胃口是有限的,不可能享受所有的知识盛宴。一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哪些知识是要学习,哪些知识应该放弃。当然这是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但确定了标准之后,选择起来就容易多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2 页
了。这些知识之间其实没有高低之分,只是每个人根据个人情况的选择不同罢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为未知而教,为未知而学》读后感
什么是有价值的学习
——冯肖肖
戴维·珀金斯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资深教授,“零点项目”创始人。他从事的是教育心理研究,他的作品当然是理论性很强的。阅读这类作品,一般会感觉枯燥。但是戴维说:只有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理解力之后,才会对错综复杂的量子物理学、对莎士比亚式独白的悲壮文采产生同样的感觉。大概是我三十年的教学工作积累和沉积在心中三十年的教育梦想跟他的作品内容产生了共鸣吧,读着眼前
为未知而教,为未知而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