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揭秘老潍县五道庙-word资料(精).doc


文档分类:研究生考试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老潍县五道庙老潍县五道庙一般指位于老潍县西南关的五道庙。实际上, 老潍县五道庙由供奉不同神灵的两处庙宇组成。其正式名称, 一处称为五道堂, 供奉五道将军;一处称为仙师庙, 供奉“老师父”。这两处庙宇彼此之间仅有一墙之隔, 当地民众便将五道堂与仙师庙合称五道庙。五道庙位于老潍县西南关南面五条大路的交汇处。今潍城区五道堂巷便因为其中的五道堂而得名。五道庙原址在今潍城区人民街、爱国路、五道堂巷交叉口以西。至今, 五道庙门前的街道仍然维持通向五个方向的格局。五道堂及其神灵五道堂坐西向东, 供奉五道将军。五道将军俗称道神或路神, 属我国土生宗教———道教的一个神灵。按照道教说法, 五道将军是东岳大帝下属的神灵, 掌管世人的生死与荣禄。五道将军颇富同情心, 他能帮助、成全弱者实现自己的理想, 是个具有正义感的神灵。清末以前, 我国的很多城市里建有五道庙。仅老潍县一带就建有两处。一处是西南关的这座五道堂;另一处位于老潍县东城( 东关), 这一处未见相关情况记载, 仅有一条五道庙街可提供旁证。 194 8 年潍坊特别市设立时, 东城五道庙街是一条南北走向、长约 公里、宽约 3 米的普通城市街道, 南起南下河街, 北到叶挺街( 今奎文区东风东街)。据记载, 这条街道因建有道教寺院五道庙而得名。五道庙街在解放初期注销名称并入南下河街,1997 年整体拆除, 原址在今奎文区国美家电城内———这是与老潍县五道将军有关的一个小插曲。全国各地所建五道庙一般都供奉五道将军。但在有的地方, 除了五道将军, 还有五盗将军, 俗称盗神———五个有名有姓的盗寇杜平、李思、任安、孙立、耿彦正等人死后阴魂不散。民众为避免失盗, 便祭祀他们, 祈求他们手下留情。五道将军与五盗将军, 发音相同, 名称仅一字之差, 代表的意义却大相径庭。老潍县五道堂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 7年), 系在倾废的郭公祠原址上修建的。郭公祠是供奉明正德年间(1506 至 1521 年) 潍县知县郭梦麟的祠堂。五道堂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 年) 、清康熙十四年(1675 年) 重修。据有关文史资料记载, 五道堂山门建在高约一米半左右的庙台上, 登上十余级石阶才能上去。山门是三间房屋的建筑规模, 山门左右设有男魂司、女魂司, 八字形庙墙两面镶嵌石碑。五道堂正殿殿门上悬蓝底金字“神威远震”横匾。殿门两旁的楹联是“持宝剑护卫五道, 举钢鞭威震八方”。大殿中端坐高大的五道将军神像, 五道将军一手高举钢鞭, 一手扶膝, 勇武而威严。前面塑一红袍文官, 手捧笏板; 四大神像矗立两边, 手持大刀宝剑等兵器, 怒目直视, 令人望而生畏。殿前院内建有钟楼、香火池, 还栽有四株古松, 遮云蔽日。院内北侧, 还建有关圣帝君神龛。当地及周边民众遇有丧事, 一般要到五道堂进行“送浆水”“报庙”仪式。民众平时也会到百子殿祈求“早生贵子”。另外, 儿童受到惊吓后精神恍惚, 不能恢复常态, 去医院可能查不出什么毛病, 这种情况在当地俗称“掉了魂”, 民众也习惯于向五道将军求助。方法是夜深人静时敞开自家门, 拿九张祭奠用的黄草纸( 其中一张用毛笔写上竖排格式的专用祝词) 到附近寻找一处十字路口烧掉, 然后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呼唤孩子回家, 一边回到家中在病童的脸上、身上抚摸几下即可。专用祝词是:“荡荡游魂何处留存荒郊野外遍地搜寻路有路神五道

揭秘老潍县五道庙-word资料(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10425938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