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去吧》教学案例与反思
《自己去吧》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4课。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的教育。本课故事情节很简单,基本上没有学生读不懂得词句。因此,在学生认识了本课生字、熟读了课文之后,我决定,把第一个故事的阅读学习目标的定位于“结合课文学习,了解一些关于鸭子的常识、通过阅读故事,领悟应该自己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通过观察、表演、朗读、口语交际等途径来学习感悟语言,体会课文的意思”。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采用了角色朗读和角色表演游戏的方式来进行。下面,是第一个故事的教学片断介绍和我的反思。
一、我会玩。
师:今天老师扮演谁?
生:老师扮演一只鸭妈妈。
师:现在,鸭妈妈带着26只小鸭子去小溪边玩,我们坐小船去,好吗?
生:好。(师生一齐做划船动作,到了。)
师:把桌子上的小鸭子贴图,像老师一样贴在胸前,看谁贴得最快。老师的金鱼缸有许多小金鱼,如果哪只小鸭子表现好,就送他一条小金鱼。
(反思:教学开始,通过做游戏,创设了一个能把学生领入意境的学习情境,利用儿童的好奇、好胜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和学生一起“玩”,教师和学生拉近了距离。)
师:(小朋友们,你家养有小动物吗?养了哪些小动物呢?老师今天买几只小鸭子,大家观察一下,然后告诉老师你所观察到的样子。)注意仔细观察一下鸭子的身体,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我会看。
生:鸭子的身体扁。
生:鸭子的尾巴扁。
生:鸭子的脚也扁,还有鸭子的脚是连起来的。
师:说得真好,观察得也仔细。有谁知道鸭子的脚连起来的用处吗?
生:它的鸭掌可以帮助它游泳。
师:你怎么知道它的鸭掌可以帮助它游泳?
生:我在电视看过潜水员的脚戴着一块扁扁的东西,鸭子的掌也扁,所以它的鸭掌可以帮助它游泳。
师:你知道的知识真多,谢谢你告诉大家。
师:身体、尾巴、脚扁扁的可以帮助我们游泳,你知道我们鸭子有什么本事了吗?
生:知道了。
(反思:教学结束时,有老师说这个环节没必要,把语文课上成了“常识课”。他认为,学生本身是知道这些的。语文课上没必要讲这些。我做过调查:一年级的小孩子。多数人不知道这些知识。如果不让学生有所了解,那么,学生对鸭妈妈的做法就会不理解——没人保护,万一淹死怎么办?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初学游泳时,需要有专门的救生员来保护的。了解这些知识,对学生解决自己已有经验与课文内容冲突时有帮助的。再有,我认为,语文本身是个综合学科,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普通的知识,正是体现了新课程综合性的特点。不过,我现在也在思考:是不是一定要在语文课堂上来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知识?我想,假如在课堂上不太合适,我们可以在结合美术课,开展一次制作鸭子、小鹰头饰的活动,并且结合利用已有的材料制作头饰,了解鸭子、小鹰身体的个个部分与自己身体各个部分的区别。这样,就把语文实践活动、美术课与语文课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了。)
(出示课件:小鸭子从蛋壳里钻出来,配着音乐和叫声。学生一听就乐了。)
师:鸭子一睁开眼睛就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我们。
生:看到老师。
师:(贴出挂图,图上有一只鸭妈妈。)小鸭子还看见了什么风景?
生:看到小溪里的清水。
生:看到很美很美的风景。
生:看到绿绿的草地,还看到五颜六色的花。(请把话说完整,用“小鸭子一睁开眼,就看到美丽的风景。有……,
自己去吧教案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