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馒头的两种吃法.doc血馒头的两种吃法又是孕妇,又是一尸两命,又是医患矛盾。网民在一次次舆论狂欢之后, 发明了人血馒头的新吃法: 一遍蒸着吃, 一遍烤着吃――先黑病人再黑医生,新媒体喜获过亿点击量,网友心中的积郁找到了各自发泄口。所谓事实真相,不过是被选择的新闻而已。 1月 15 日开始发酵的北医三院孕妇死亡事件被冠以“顶级医闹”,不仅因为家属是博士高知, 还因为有“婆婆们”的官方声明。先是死者单位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发函,请求医院给出一份真实、完整的调查结论; 紧接着,北医三院回应事件经过,并指死者家属是医闹; 中国医师协会发布声明质疑中科院理化所“公函维权”的程序合理性。一起私权纠纷, 引发公权间的剑拔弩张, 这样的舆论战自然引人注目。在是否医疗事故未有定论, 是否医闹亦未有定论之际, 双方本应拿出足够耐心和理性。然而,虽然双方都“挟”法律之名,却又太急于“护犊”, 并预设立场,以至于事实被遮蔽。好奇的网友要么展开人肉搜索, 要么脑补了各种事实经过。随着死者夫妻几年前在北医三院索赔经历曝光、丈夫个人情况的曝光, 新媒体发掘出“繁殖癌”这一火力点。大众质疑患者丈夫不负责任, 尖刻地斥其逼妻子怀孕、盼着她死。《人民日报》评论称,中国的医患矛盾已尖锐到高知都无法相容的地步。 1月 18日, 周一。随着《新京报》等传统媒体推出扎实采访后的报道, 该事件的舆论再次转向。截至上午 10: 30分, 新浪网评论便达 万条。死者丈夫接受采访称, 虽有过激行为, 但并未发生肢体冲突, 雇医闹公司、索赔 1000 万、曾尝到甜头于是“敲诈医院”等细节非常荒谬。并补充事实称, 11日0时 20 分左右,妻子出现胸痛,至 6时 30 分期间,自己曾去过值班室 7 趟,均找不到主治医生。这回, 轮到那些平日挂不上号, 医疗体验差的患者吐槽了。他们纷纷现身说法, 说夜间找不到医生, 院方抢救时不及时、方法不当的责任推卸不了,就连“公函维权”也变成了单位关怀。舆论三番四转
血馒头的两种吃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