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风景,这边“读”好
——浅谈激励性朗读评价的艺术
摘要:课堂上,教师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会悄然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不断获得走向成功的动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用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那么,如何在朗读指导中实施激励性评价呢?现结合名师精彩阅读评价,谈谈我对激励性朗读评价的几点认识。一、全程关爱——朗读动力的起搏器;二、启发鼓励——朗读情绪的催化剂;三、竞争激励——朗读过程的驱动器;四、赞美赏识——朗读活力的强心剂。
关键词:激励 朗读 评价 艺术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一般儿童心智尚未成熟,必须从不断的赞赏与肯定中得到鼓励。课堂上,教师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会悄然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不断获得走向成功的动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用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那么,如何在朗读指导中实施激励性评价呢?现结合名师精彩阅读评价,谈谈我对激励性朗读评价的几点认识。
一、全程关爱——朗读动力的起搏器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我关爱每一个学生,在我的词汇里没有‘差生’这个词。”这是有他自己的切身体会的。于老师上初一时,有一次老师给他批改作文,写的评语是:“有老舍风格,可试投稿!”从此以后,他就想当作家。如今,在他自己的课堂上,他总是不忘给学生关爱和鼓励,让学生在亲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进而产生更大的内驱力,甚至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于老师在丹阳师范附小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指名读第一段课文时,有位学生把“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罪犯被抓住了”这句话读破了。于老师耐心地说:“这句话比较长,难读,请你再读一遍。”谁知这位学生第二遍又读错了。接着读第三遍、第四遍……一连读了七遍,学生还没读对。读第八遍前,于老师抚摸着她的肩,鼓励说:“你深吸一口气,放松放松,然后一字一字地把这句话默读一遍,第八次准能把漏掉的字读出来。”果然,她成功了,于老师又和同学们一起鼓掌祝贺,并送上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记住,爱心献给别人,信心留给自己。”这一教例中,于老师运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不断激励这位学生,点燃了她的希望之火,扶植了她的自信之树,让她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倘若教师在学生第一遍读错时就当头棒喝:“你坐下,别浪费时间了。”那将会给这位学生造成多大的心灵创伤(当时有几百人听课),也许这孩子一辈子也不敢当众发言了。结课时,这位学生撰写的名言“只要全神贯注地朗读课文,一定能成功”,让听课的师生都非常感动。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强调以激励性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打开评价这一制约课程改革的“瓶颈”。于老师充满爱心的激励性评价是在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了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基础上提出来的,因此对学生产生了强大的朗读动力。在亲历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正确认识了自我,树立了自信,实现了作为完整的“人”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二、启发鼓励——朗读情绪的催化剂
有人说:“阅读是被引导的创造。”如何引导,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进程,进行恰如其分的启发鼓励是必不
师陶杯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