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和龙林业局林业经济发展的思考.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和龙林业局林业经济发展的思考摘要: 以和龙林业局林业经济发展为对象, 从促进林权制度改革、增加林业科技投入等方面分析了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进而提出了转变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对林业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出了一些见解。关键词:林业经济;问题与对策;和龙林业和龙林业局始建于 1958 年,林区地处长白山腹地,与朝鲜民主共和国隔图们江相望,截止到 2012 年,全局总经营林区总面积 17 万多公顷,目前林区人口 万人,职工 8242 人。 54 年的林业生产建设历程,和龙林业局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木材, 然而取多予少、掠夺式的过量采伐的生产方式导致了企业在上世纪 90 年代出现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困境。 1998 年国家启动一期天保工程后,和龙林业局制定了国有天然林保护措施,从 1997 年的 25 万立方米调减到 2011 年的 13 万立方米,采伐方式也由以往大面积皆伐向低强度更新择伐转变, 十几年累计调减商品材产量 110 万立方米, 大幅缩减主伐生产, 然而林区多年来形成的“独木”支撑经济发展格局单纯依靠大量减产, 根本无法适应现代生态型林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将以和龙林业局为例, 分析经济转型时期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试图寻找经济发展的创新思路。一、和龙林业局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 森林资源质量数量不断下降。和龙林区经过长期的开发利用, 天然林资源消耗过大,特别是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计划经济期间, 国家建设需要大量木材, 和龙林业局边生产边建设, 每年向国家提供的木材量都比较大, 多数都采用皆伐方式, 大量消耗天然成过熟林资源, 导致采伐与森林培育比例失调, 后备可采森林资源急剧减少, 质量下降, 使现有的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难度加大。并且可利用森林资源不足, 1998 年,国家启动一期天然林保护工程后, 森林经营按两类三划分的原则实行分类经营, 林区可供采伐利用的森林资源逐年减少, 人工更新造林保存面积偏低, 人工林树种结构不合理。尤其是能做为短轮伐期利用的杨树品种数量偏低, 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而相对应的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及经济林的建设又受资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完全不能满足现代林区发展需要。 2. 企业负担较重, 无法为林区建设提供必要资金支持。林业企业社会负担较重, 2009 年, 公共事业项目划归和龙市政府统一管辖以前, 和龙林业局每年要为林业教育、林业卫生、森林公安、森林消防、森林法院等林业营业外公共事业支出大量经费, 这样就限制了企业自身发展的活力, 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生产经营步履维艰, 同时林区人口却在逐年增加, 企业负担过于沉重直接导致使基础设施条件难以改善, 很难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随着人口、经济高速增长,森林资源将造成较大消耗并形成巨大压力。 3. 林区科技创新水平较为落后。林区科技创新成果数量少, 科技创新的后劲显著不足,制约了创新技术对行业或产业的提升作用, 导致行业技术进步缓漫。高新技术引进和应用滞后, 对传统林业的改造和带动作用不强。先进实用技术推广还不全面, 成果技术组装配套应用不力, 生产中标准化实施的力度十分薄弱, 林业生产中科技整体贡献率还不高, 造林成活率还不够稳定, 经济林灾害损失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林业产业经济效益

和龙林业局林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