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对策探讨.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对策探讨
 
 
吴佳伟
摘 要 在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之下,高职学生生活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开始运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了解多样化信息,关注并讨论有关其切身利益的事情,并逐渐成为了网民中活跃度较高的一类群体。而在这一形势下,网络舆情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并引发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文章就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对策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对策
G2 A 2096-0360(2016)09-0129-01
互联网在高职院校学生生活中的日渐渗透,为其交流、探讨热点事件和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学生情绪多变,一旦对某件事情或是问题存在不满,其不良情绪便极易通过网络进行大范围的传播,并引发网络舆论偏差,带来众多的负面影响。因而,高职院校应对这一问题加强重视,不断完善网络舆情管理,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为学生创建良好校园环境。
1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特征及管理现状阐述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特征主要表现为3方面。
第一,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具有直接性的特征,由于互联网在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活中已经十分普及,一些应用软件也得到了广泛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交流平台,因而,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直接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身意见,例如朋友圈、QQ空间、微博等,表现直接,且具有较大的影响范围。
第二,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具有偏差性的特征。在各类软件和平台出现后,学生的网络话语权不断提升[1]。再加上网络空间鼓励个人意见的自由发表,法律道德约束较弱,因而一些学生会在网络上发布一些不负责任的信息和言论,并引发一系列网络舆情群体事件。
第三,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的特征,由于网络不存在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一旦事情被上传到网络上,便会立即引发学生的热议,并大范围扩散,因此极易引发突发事件。
目前在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中,存在着对网络舆情与对象认识不足、管理主体混乱、管理方法不科学等情况。高职院校管理主体十分混乱,宣传部、学工部、网络中心都有可能成为管理主体。且一些管理者仅认为网络舆情管理对象为高职学生和学校网络平台[2]。而忽略了媒介、信息传播者、信息本身、受众都是网络舆情的组成部分,应同为管理对象。另外,在管理方式上,管理人员多采用硬性粗暴的管理方式,通过对学生发表言论的监控,对一些有可能引发问题的替帖子进行删除,或是对发表言论的学生封号禁言,而这种方式极易引发学生的情绪反弹,产生反效果,并将一些小事件放大到不可控制的地步。
2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对策
明确管理主体及对象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中,应首先对其管理主体和管理对象进行明确。在学校内部建立起专门的网络舆情管理机构,一般情况下,可以由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应急响应小组和学生管理团队共同组成管理主体。网络舆情应急响应小组通常由学校主要领导部门和学校宣传部、网络中心等共同组成,一旦发生网络舆情事件,小组立即响应处理,分析事件原因,并上报领导部门,由领导部门制定下一步应对措施。学生管理团队则负责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更加准确的了解到事件事实,在事件发生初期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的减小事件的影响范围。通过双方的合作,对网络舆情进行充分掌控,充分实现网络舆情管理的有效性。同时,应将高职院校所用师生、通信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对策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21-12-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