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word
1 / 12
word
力
一、力的根本概念:
1、定义:力是的作用。〔用符号表示,力的单位是,符号:〕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并且作用在
②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③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和受力物。
3、力的作用效果有:一可以改变物体的,二可以使物体的改变。
其中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物体运动的变化,二是物体运动的改变。
4、力的、和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力的三要素。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有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
力的大小――――――――――线段长
力的方向――――――――箭头的指向
力的作用点―――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二、弹力
1、知道什么是塑性和弹性:
2、什么是弹力?
3、弹簧弹力的的大小:〔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
其中:△x=x-x0表示弹簧的形变量。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使用前:1〕、拉动弹簧:轻轻拉动几下,防止其卡住。
2〕、了解量程:知道测量力的最大围〔量程〕是多少。
3〕、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知道每一大格,最小一格表示多少牛〔N〕。
4〕、校零:检查指针是否对齐零刻度线,假如没有对齐,需要调节至对齐。
使用中:1〕、不能超量程使用。
2〕、测力时,拉力要沿着弹簧轴线方向。
3〕、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
三、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都是〕
2、重力的方向总是。
3、重力的大小〔重量〕: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
其中:,。
4、重心:物体上各局部重力集中效果的等效作用点。
word
word
2 / 12
word
1〕物体上各局部都有重力;
2〕只有形状规如此、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才在它的几何中心;
3〕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5、不同状态下物体重力的示意图:
第八章 运动和力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对力和运动的认识开展历程:
亚里士多德: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物体不受力,将一直运动下去;
笛卡尔:物体不受力,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认识:
①适用对象:一切物体;
②适用条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也可适用于物体所受的合力为0〕
③重要意义:揭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④建立根底:实验+科学推理。
3、“力与运动关系的探究实验〞:将同一辆小车分别从一样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如下列图的位置.
〔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车在三个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由此推断,当小车不受摩擦力作用时,将保持_________________状态不变;
〔3〕此实验正确地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有状态不变的性质。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力;〔不能出现惯性力或惯性作用的说法〕
〔3〕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位置、速度等因素无关。
〔4〕认识常见的惯性现象,与惯性的利用与防。
二、二力平衡
word
word
3 / 12
word
1、平衡状态指物体处于:状态或状态。
平衡状态
平衡力
不受力
2、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一样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等大,反向,共线〕
不同点:①受力物情况不同:平衡力是同一物体受力,而相互作用力为互为受力物。
②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③平衡力可以求合力〔合力为0〕,而相互作用力不能求合力。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的力。
2、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接触、有弹力〔挤压〕、相对滑动、接触面粗糙。
3、摩擦力的大小:
〔一〕静摩擦力和匀速滑动时摩擦力的计算: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解:
注: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
〔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猜测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可能有: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接触面积的大小.通过如下列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归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