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化工安全概论
系别:应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专业:应用化工技术
姓名:陈印
学号:61210132005
期末课程设计
化工安全工程概论
——第七章工业腐蚀与预防措施
第三节应力腐蚀裂纹
一、应力腐蚀概述
金属或合金在应力,特别是拉伸应力的作用下,又处在特定的腐蚀环境中,材料虽然在外观上没有多大变化,如未产生全面腐蚀或明显形变,但却产生了裂纹。这种现象称作应力腐蚀裂纹。因此,在全面腐蚀较严重的情况下,不易产生应力腐蚀裂纹。应力腐蚀外观无变化,裂纹发展迅速且预测困难,因而更具危险性。
应力腐蚀裂纹是应力和腐蚀环境相结合造成的。所以,只要消除应力和腐蚀环境两者中的任何一个因素,便可防止裂纹的产生。但实际中无法做到消除其中任何一个。
广义的应力腐蚀裂纹有时又区分为狭义的应力腐蚀裂纹和氢脆裂纹。应力腐蚀裂纹何氢脆裂纹虽同属广义的应力腐蚀裂纹,但两者之间实质上有很大区别。
应力腐蚀裂纹:指的是,金属材料在特定的腐蚀环境中,受到应力作用,沿着金属内微观径路在有限范围内产生腐蚀而出现裂纹的现象。
氢脆裂纹:指的则是,金属材料受到应力作用,由于腐蚀反应产物氢被金属吸收,产生氢蚀脆化,出现裂纹的现象。
应力腐蚀裂纹和氢脆裂纹,两者可以用腐蚀环境和应力再现的方法或电化学方法进行鉴别。近些年来,又开发出了音响鉴别方法。
化学工业中的应力腐蚀是由于材料中所含的杂质或在各工序中经过分解、合成等过程生成的腐蚀性造成的。能造成应力腐蚀的原材料中的杂质有硫、硫化物、氯化钠和氯化锰等无机盐、脂环酸、氮化合物等。另外,为了防止腐蚀所加入的碱,再生重整等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也能引起应力腐蚀裂纹的物质。
二、应力腐蚀的机理与特征
应力腐蚀机理比较成熟的有机化学效应、闭塞电池理论、表面膜理论、氢脆理论四种理论。
机械化学效应理论:认为,金属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在应力集中处迅速变形屈服成为腐蚀电池阳极区,与金属表面腐蚀电池的阴极区构成小阳极大阴极的腐蚀电池。使金属沿特定的狭窄区域迅速溶解开裂。
闭塞电池理论:认为,某些几何因素使金属裂纹引发点处电解液流动不畅形成闭塞电池。该处为阳极,其他处为阴极,闭塞区内的金属溶解。之后的自催化作用使金属溶解加速,发展成裂纹。
表面膜理论:认为,金属表面膜在应力作用下受到破坏露出新表面,新表面因与有保护膜部分存在电位差异而构成腐蚀电池阳极,发生溶解形成裂纹源。应力集中,使裂纹进一步发展
氢脆理论:认为,在应力作用下,金属腐蚀生成的氢被金属吸收,产生氢应变铁素体或高活化氢化物,使金属材料脆化而出现裂纹,并沿氢脆部位向前扩展,导致破裂
应力腐蚀与全面腐蚀、缝隙腐蚀、孔蚀不同,有自己的显著特征。产生应力腐蚀的金属材料主要是合金,纯金属较少。引起应力腐蚀裂纹的主要是拉应力,压应力虽能引起应力腐蚀,但并不明显。应力腐蚀裂纹呈枯枝状、锯齿状,其走向垂直于应力方向。应力腐蚀裂纹,根据金属材料所处的腐蚀环境,可以是晶间型、穿晶型或混合型。
三、应力腐蚀的影响因素
1. 不锈钢应力腐蚀
(1)氯化物
工艺介质中的氯化物和冷却水中的氯离子是产生应力腐蚀裂纹的重要原因。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氯化物的浓度越高,产生应力腐蚀裂纹的时间越短。即使氯离子含量只有十万分之一,也会在短时间内产生裂纹。腐蚀温度对应力腐蚀裂纹的影响很大。随着温度的上升,裂纹的敏感性显著增加,产生裂纹的时间大大缩短,裂纹成长的速度明显增大。
在100~350℃的食盐水中进行的应力腐蚀裂纹实验显示,如果温度在300℃以上,不易产生裂纹,这是因为大量的点腐蚀迅速导致全面腐蚀,因而观察不到腐蚀裂纹。水中的溶氧对氯化物形成的应力腐蚀裂纹起促进作用。只要水中有溶氧,氯离子的含量只有百万分之一就会产生应力腐蚀裂纹
(2)碱
从使用烧碱的纯碱工业的腐蚀实例和事故调查中知道,由碱液引起的应力腐蚀裂纹较少。实际上,因为碱与氯离子同时存在,很难断定哪一个是应力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但是,在高温锅炉一类的容器中,即使没有氯离子存在也会产生裂纹。如果有氧和氧化剂的存在,则会加速裂纹的生成。由碱引起的应力腐蚀裂纹,过去说是锅炉水质问题,其实都可以归结为氢氧化钠的原因。在石油炼制中,氯化物分解生成氯化氢,为了抑制氯化氢的腐蚀作用,采用添加氢氧化钠的方法。但是由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又产生了应力腐蚀裂纹的问题。在制氢装置中,采用钾系催化剂,可形成氢氧化钾,也会造成应力腐蚀裂纹。
(3) 硫化物
加氢脱硫装置发生的应力腐蚀为晶间型裂纹,这是因硫化物,更确切地说是因连多硫酸所致。不锈钢中夹杂的铁的硫化物,可与空气中的水分和氧反应生成连多硫酸或亚硫酸,导致产生裂纹。在实验室中,敏化的不锈钢,即使是亚硫酸或低pH值的硫化氢溶液,也能使其产生应力腐蚀裂纹。
由硫化物引起的应力腐蚀裂纹
化工安全工程概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