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
第一节化学物质及其危险概述
第二节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第三节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第四节反应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第五节化学反应类型及其危险性
第六节物理操作类型及其危险性
2017/11/29
1
化学物质的危险程度取决于贮存和加工物质的性质、应用的设备以及所属的过程。化工产品生产线一般由几个甚至多达上百个单元操作过程构成。尽管单元过程种类和数量繁多,但是其设计基础只是一些基本的物理化学原理。应用这些原理,可以足够准确地预测物质的行为方式,如流动、相变、反应或分解、产生压力、放热或吸热、混合或分层、膨胀或收缩等等,可以比较充分地评估每一单元过程伴生的危险。无论是大型化工装置,还是小型实验室,正是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决定着物质的行为,规模常不是决定的因素。
2017/11/29
2
第二章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
第一节化学物质及其危险概述
一、危险化学品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GB13690一92),危险化学品分为八大类。
1、爆炸品。指在受热、撞击等外界作用下,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而发生爆炸的物品;如黑色火药(硝酸钾)、硝铵炸药、雷酸汞、苦味酸、硝化甘油、重氮甲烷等。
2017/11/29
3
第二章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
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其状态条件符合下列两种情况之一者:
临界温度低于或等于50℃、而蒸气压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压力分别大于275kPa和715kPa的压缩气体;℃、蒸气压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气体。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按其物理性能可分为易燃气体、不燃气体、有毒气体3类。剧毒气体,如氯气、光气、溴甲
烷、氰化氢;易燃气体,如一氧化碳、乙烯、乙炔、液化石油气、环氧乙烷;不燃气体,如氮、二氧化碳、氖。
2017/11/29
4
第二章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
易燃液体是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他类别的液体。易燃液体按其闪点分为3类:
(1)闪点低于-18℃的低闪点液体;
(2)闪点在-18℃~23℃的中闪点液体;
(3)闪点在23℃~61℃的高闪点液体。
如汽油、苯、乙醇、乙醚;戊醇、氯化苯。
2017/11/29
5
第二章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
、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1)易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固体。如红磷、硫化磷、二硝基甲苯、硝化棉;二甲基丙烷、铝粉、萘、硫黄、松香。
(2)自燃物品是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能放出热量自行燃烧的物品。如黄磷、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油布、油纸、浸油金属屑。
(3)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要火源即能燃烧或爆炸。如钾、钠、锂及钾钠合金,氢化钾,硼氢化物如五硼氢,碳化钙、磷化钙;锌粉、保险粉(低亚硫酸钠)、氢化铝。
2017/11/29
6
第二章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
(1)氧化剂是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释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氧化剂还包括无机过氧化物。氧化剂本身不燃烧,但由于富氧可以助燃,能够强化可燃物的燃烧。
(2)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分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本身易燃、易爆易分解,对热、振动或摩擦极为敏感。
如过氧化钠、氯酸钠、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二乙酰、过氧化苯甲酚;过氧化锌、过硫酸铬、亚硝酸钠、重铬酸钾;过醋酸、过氧化环己酮。
2017/11/29
7
第二章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
指进入肌体并累积到一定量后能与体液或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氰化钾、三氧化二砷、氯化高汞、磷化锌、汞;氯乙醇、二氯甲烷、四乙基铅、丁脂、四氯化碳。
2017/11/29
8
第二章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
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000 Bq/kg的物品。能放射β、γ射线的钻60,能放射α、β、γ射线的镭226,能放射α、β射线的铀。
某些核素具有自发地放出粒子或γ射线或在发生轨道电子俘获之后放出χ射线或发生自发裂变,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镭-226、钍-232、钾-40 .
在给定时刻,处在特定能态的一定量的某种放射性核素的活度A是Dn除以dt
化工安全工程概论a化工安全工程概论2物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