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教师方面的原因分析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复杂的,教师因素是影响学生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与学、情感沟通的重要过程, 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据调查,可把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注意力分散的产生原因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缺乏正确的观念(一)缺乏正确的教育观目前很多教师还是抱有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想,片面追求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视学生全面的发展,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把将升学率作为指导思想,把分数作为唯一指标。教学上搞题海战术,无休止地上课、补课、考试,学习成了无边的“苦海”。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逆反行为,甚至产生较严重的对抗性行为。而且,学生会因考试、课业负担过重、同学间的剧烈竞争而产生巨大的压力, 这样神经整天就会处于紧张之中,得不到调整就会产生脑功能失调,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也就不足为奇。(二)缺乏正确的教师观 1 .教师对职业的态度消极很多教师对教师职业不是很感兴趣,尤其是一些年轻的教师为了逃避严峻的就业压力而考教师,考上之后又被分到农村小学,这与自己梦想的职业规划有很大出入,这些都影响了他们教学态度的端正。为了上课而上课,有的甚至都不准备教案,这些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受教师情绪的影响也会对课堂不再重视,从而影响课堂注意力的集中。 2 .教师角色定位错误有些教师现在还是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单向“培养”活动。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是权威的代言人。他以专家的姿态,将各种概念、法规、理论与经验强制灌输给学生, 学生则背诵、记忆这些现成的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上,教代替了学,学无条件的服从于教。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定位必然抑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必然会出现学生注意力分散的现象。(三)缺乏正确的学生观有些教师缺乏正确的学生观,对学习成绩差或者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抱有厌恶、歧视的态度,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这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的自我否定的情绪,从而在课堂上放纵自己,不认真听讲,有的学生会通过“捣乱”的方式来吸引他人注意,从而证明自己的存在。一项研究表明,认为教师不会提问自己,所以不用听讲的学生占到 10%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其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分散。二、教师课堂教学的偏差(一)教学结构单一、松散课堂教学结构主要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和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以及时间的分配。 1. 教学结构单一许多教学结构中“教”是单一的, 一般遵循着:组织教学一一复习提问一一讲授新材料一一初学巩固一一布置课后作业。这个程式只罗列教师讲授的具体步骤,没有反映作为主体的学生主动学习的规律,学生学习是被动的。 2. 教学结构松散有的老师没有创设教学情境,没有课堂导入,上来就讲,问题与问题之间, 知识与知识之间,没有过渡语言,也不给学生揭示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罗列;有的老师没有课堂小结,即使有,也只是手指板书提纲重复一番,没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地概括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体系,没有给学生留下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学生在这种结构松散的课堂中,学生会出现懒散的现象,注意力自然就不集中了。(二)教学内容、方法不当 1 .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现在不少教师还习惯
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教师方面的原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