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估
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泵血”,通过心脏收缩和舒张的交替活动得以完成。
心脏泵血效果是指左心室射出的血液对支持循环和全身灌注压的充足情况。
概述
第一页,共20页。
外周脉搏
皮肤颜色
尿量
认知状态
24h出入量平衡
活动能力
心排血量(CO)
心脏指数(CI)
射血分数(EF)
心脏大小
心率
血压
评价心脏泵血功能的临床指标
评价心脏泵血效果的指标
第二页,共20页。
心血管疾病
心功能代偿失调或
心脏功能衰竭
心排血量减少,心
脏泵血效果下降
脏器的组织
灌注减少
缺血、缺氧症状和体征:颈静脉怒张、
心绞痛、肺水肿、外周水肿、阿斯综
合征、皮肤发冷、发绀等
第三页,共20页。
评估目标
通过心脏泵血效果的评估,了解患
者的心脏功能。为改善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保证重要器官的供血,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
第四页,共20页。
评估目标
通过心脏泵血效果的评估,了解患
者的心脏功能。为改善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保证重要器官的供血,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
第五页,共20页。
评估的重点步骤
1、监测和评估心排血量,即每分钟输出量和心脏指数。
2、监测和评估射血分数。
3、评估动脉血压有无体位性改变。
4、监测和评估心率。
5、评估患者的活动耐受度。
射血分数<50%,需同时评估神志、血压、心率和尿量变化。
体位性低血压: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
第六页,共20页。
6、评估患者的外周脉搏的情况。
7、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
8、评估患者的24h血液出入量及尿量情况。
9、评估患者的认知状态。
10、评估引起心脏泵血效果低下的因素。
11、监测治疗的效果。
12、做好记录,及时准确。
第七页,共20页。
、1、心脏泵血功能改善后表现:
2、当CO<,CI</(min﹒㎡)时,提示心排量不足。
3、EF<50%,提示心脏收缩功能减弱及每搏输出量减少。
心排血量正常、血压正常、脉搏有力、心律整齐、皮肤温暖干燥。
需观察患者的神志、心率、血压、皮肤和尿量的变化。
评估效果
反映心排血量增加;而心率或脉搏细弱过快,
心室舒张期明显缩短,心舒期充盈量明显减少,导致心搏量明显减少、心脏泵血量减少
心脏泵血次数减少,导致心脏泵血量减少;过慢的脉搏(<50次/min)提示心排量有显著下降。
4、心率或脉搏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快(60-120次/min)
>160-180次/min
5、心率过慢时
第八页,共20页。
二、循环状况评估
循环状况是指在合适的压力下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大血管中血液向单一方向畅通流动。
概述
第九页,共20页。
体位性低血压
心绞痛
异常呼吸音、大血管杂音
颈静脉怒张
外周水肿、腹水
极度疲劳
血压、中心静脉压、
肺毛细管楔压、
动脉血氧分压(PaO2)、
动脉血CO2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静脉氧差、
认知状态、皮肤温度、
皮肤颜色、尿量
评价循环状况的临床指标
循环状况不良时
第十页,共20页。
循环功能评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