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愿人长久>词/ 苏轼曲/ 梁弘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歌名: 送别作词: 李叔同( 弘一大师)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送别》,这首歌曲的词是李叔同(弘一法师, 1880 ~ 1942 )的作品。它在中国流传已经近一个世纪了。在世的、不同年龄的人都可能会说自己是听着或者唱着它长大的。他被称为“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 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 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 “朴拙圆满, 浑若天成”, 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 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 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 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歌曲: 独上西楼词牌: 相见欢/ 李煜南唐词歌手: 邓丽君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首词也是李煜降宋幽囚时所作。起句“无言独上西楼”, 无半点藻饰, 形同白话, 却已“摄尽凄惋之神”(俞平伯语) 。作者非真的无言,而是无人能够共语。他身为禁囚,已毫无自由之可言, 随时有被宰割的可能。在孤独、愁闷的心情中, 他迈着沉重的步履, 一步一步地登上西楼。“独上”、“无言”充分表达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可怜处境与神态。上片以环境烘托感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真可谓神来之笔。尽管语同白话, 而两个动词加一个比喻, 顷刻间将词意推向高峰。愁恨本非实体, 是无形无状的,能言传而难以捉摸。李煜用动作来形容,一团乱麻,若以快刀斩之,将迎刃而解,若能耐心去理, 也能理清, 而自己的繁杂纷乱的愁恨, 却是用什么办法也无从排解的。正如李白所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作者通过“剪”和“理”两个鲜明动作,喻无形愁绪为具体感受, 正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一样具体、形象, 感人至深。而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又较前更深一层。前面诉说的愁情尚能借助外物表达,而今的滋味更是难以名状。是囚徒苦,还是亡国恨?诉不尽,说不清。是悔, 还是恨?无从交代, 也无法交代。这其中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内心感受别于常人, 捉摸不到, 却时时撞击心头, 有苦说不出, 正如李清照所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乔羽出生年月: 1927 年籍贯: 山东济宁市职务:曾任中、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简介中共党员。 1948 年毕业于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历任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歌剧舞剧院专业创作干部, 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院长, 一级
歌词鉴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