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日期
教师
任歆旻
授课方式
精品班
学生
杨钰涵
班主任
王燕燕
年 级
二年级
课时
2
总课时
96 剩课时
94
科目
数学
教学内容
:P2-6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表象,
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
2、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 l 米的表象,知道 1 米=100 厘米。
3、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重点: 1、建立 1 厘米的长度概念。
、建立 1 米的表象。
、掌握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1、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
、理解 1 米=100厘米。
、线段表象的建立。
学生学校本周教学内容复习 : 新课内容
以往漏洞拾遗补缺: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裁缝”的故事。请同学们仔细听,
小裁缝遇到了什么问题认真想一想,你能帮助他吗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教师口述故事)有
一天,裁缝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要做一条裤子,小裁缝热情地接待了客人。紧接着,裁缝师傅认真的量
出了裤子的长是 3 拃,小裁缝也认真的在布料上拃了 3 拃,裁出了裤子,并缝制好了。过了几天,客
人来取裤子了,穿在身上一试,新裤子太短了了。这时师傅走过来,用手量了一下,生气地对小裁缝
说:“告诉你身长 3 拃,怎么做成了两拃。”小裁缝心里想:“我明明量的是 3 拃,怎么变成了 2 拃这是怎么回事”同学们,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请生自由回答)二、参与活动,探索交流。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
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 3 拃半。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
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 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 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
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 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 第一个数字是 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 O。后面的呢(刻度 1 )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 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
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