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
颅内压() 颅腔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血液〕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称颅内压。
~(70~2002O)
儿童为(~)(50~1002O)
颅内压增高:由于颅腔内容物的体积超过了颅腔可代偿的容量而引起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颅内压增高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综合征
脑血流量减少
脑疝
脑水肿
库欣反响
胃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出血
神经源性肺水肿
脑疝
是指颅内占位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时,使脑组织由高压区域向低压区域移位,局部组织被挤压到颅内生理腔隙或裂隙,产生相应的病症和体征。
脑疝是持续颅内压增高的必然和最严重后果。
临床上常见且危及病人生命的脑疝:
小脑幕切迹疝
枕骨大孔疝
解剖学根底
小脑幕 将颅腔分隔成幕上和幕下两局部,其游离缘小脑幕切迹构成的裂孔为幕上幕下的唯一通道.
大脑镰 将幕上分隔成容纳了占脑重量80%的左右大脑半球。颞叶的海马回和钩回即位于切迹缘之上。
幕下 包容了小脑、脑桥和延脑,中脑在小脑幕裂孔中通过,紧邻海马回和钩回。
动眼神经 自中脑腹侧的大脑脚发出,在大脑后动脉及小脑上动脉之间穿过前行。
枕骨大孔 颅腔与椎管相通处,为延脑与脊髓交界处。
小脑扁桃体 位于枕骨大孔之上、延脑背侧。
解剖学根底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
脑疝相关解剖图示
颅脑外伤病人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