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模式创新
摘要:随着大数据与企业文化的不断融合,海量数据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也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内部审计在企业运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的制度也必然与内部审计模式相适应,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已经与审计工作不相匹配,所以创新内部审计模式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大数据;内部审计模式;创新
: 文献识别码:A :2096-3157(2020)07-0173-02
由于大数据技术逐渐进入内部审计领域,这就需要分析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再对现有的内部审计模式进行创新。通过与传统内部审计模式对比,归纳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所具备的条件,合理配置资源,革新审计技术,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弥补自身弊端,增强企业竞争力,这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一、企业内部审计模式发展现状
虽然在大数据时代的推动下,企业内部审计模式有了一定的转变,但是现在的企业内部审计发展定位不仅仅局限于管理企业日常运营这一内容,更多的是注重企业本身效益的增长,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模式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这一目标的需要。
内部审计对企业日常运营起到了一种积极的管理作用,它从企业的集体利益出发,保障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与效益效率。在现有的内部审计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已经无法达到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要求,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相较于国外起步较晚,各个单位在选择借鉴国外经验时存在较大差异,对内部审计机构的归属问题也存在分歧,同时我国企业对内部审计部门不够重视,从而使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受到影响。
企业对于内部审计部门的定位存在极大偏差,它仅仅是被看作企业的一个普通部门,且大部分从属于董事会或高管层,独立性受到极大限制,有些企业甚至把它作为外部审计的解释说明,这是内部审计不能获得企业有关人员的重视的原因。
由于大数据带来的信息过于庞杂,内部审计模式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在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种类逐渐增多的情况下,既有社会环境所带来的风险,也有在管理模式上的风险,在风险导向模式下进行审计时,企业在风险评估方面设立量化指标过程中,不具有科学性,没有风险信息数据支撑,导致内部审计结果没有说服力。
对于企业运营中存在的各项经营风险,多数企业在采集相关信息这方面做得差强人意,各种统计数据分析和数据报告信息不完整,也没有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归纳整理,更不用说通过数据库进行分析,当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到风险评估内容时,使得内部审计人员无从下手,执行程序发生紊乱,导致风险评估只能是阶段性的,并不能纵观全局,同时也不能为企业提供准确有效的参考信息。
随着大数据时代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但是显然内部审计人才的信息素养、软件使用能力、规划创造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在大数据背景下,如果内部审计人员综合能力跟不上,那将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造成很大的困扰,这是现有内部审计模式中存在的一大问题。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学历在本科以下,仅有小部分是高学历人才,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内部审计人员准入门槛不高。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内部审计人员成为全面型、复合型人才,但当前我国内部审计队伍人员缺乏系统地学习过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模式创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