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炼钢工艺
Converter Steelmaking Process
1 转炉炼钢的发展 1855,(Henly)开发了 酸性底吹空气
转炉炼钢法; 1878年英国人托马斯()碱性底吹空气 转炉炼钢法; 1940
年廉价获得氧气后,瑞士、奥地利开发了顶 吹氧气转炉。
,,转炉炼钢的发展 1952年在奥地利林茨(Linz)和多纳维茨城 (Donawitz)建成第一座30吨碱性顶吹氧气转炉(LD 转炉);或称BOF(Basic Oxygen Furnace)。 1970年开发顶底复合吹炼转炉。 我国的炼钢发展史。 1949年前,1949,1979年,1979,1995年, 1995年以后。
现代转炉炼钢技术 转炉炼钢技术发展可划分为三个时代: ? 转炉大型化贝
,1970年) 以转炉大型化技术为核心,逐步完善转炉炼钢工艺 与设备。 ? 转炉复合吹炼时代(1970,1990年) 连铸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转炉炼钢的稳定性提出更 高的要求。 ? 洁净钢冶炼时代(1990年, ) 社会对洁净钢的生产需求日益增高。迫切需求建立 起一种全新的、能大规模廉价生产纯净钢的生产体制。
氧气转炉的种类 氧气顶吹转炉 氧气底吹转炉(或氧气侧吹转炉 ) 氧气顶底复合
转炉
转炉炼钢方法的发展演变
氧气转炉炼钢工艺特点 完全依靠铁水氧化带来的化学热及物理热; 生产率高(冶炼时间在20分钟以内); 质量好(*气体含量少:(因为CO的反应搅拌,将 N、 H除去)可以生产超纯净钢,有害成份(S、 P、N、H、O)〈80ppm; 冶炼成本低,耐火材料用量比平炉及电炉用量 低; 原材料适应性强,高P、低P都可以。
转炉设备 :转炉炉体及其支撑系统—— 托圈、耳轴、耳轴轴
承和支撑座,以及倾动装置。 、换枪装置
统
转炉炉体及转炉倾动系统
氧气顶吹转炉炉型设计 炉型定义 如下图所示,转炉由炉帽、炉身和炉底三 部分
组成。按熔池形状来分,常见的氧气顶吹转 炉炉型由筒球型、锥球型和截锥型三种。
炉型选择 (1)筒球型:其熔池形状由一圆筒体和一球缺体组成。这种炉型 衬砌筑简单,炉壳易于制作,其形状比较接近于金属流的循 环轨迹。 (2)锥球型:其熔池形状由一倒锥体和一球缺体组成,倒锥角度 一般为12,30?。这种炉型的形状更符合钢渣环流的要求, 炉衬蚀损后,其形状变化较小,对操作较为有利。 (3)截锥型:该炉型的熔池形状为一倒锥体。在装入量和熔池直 径相同的情况下,其熔池最深。因此不适应于大容量转炉。
炉型设计 炉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所选炉型各部位的主要参数 和尺寸,据此再绘制出工程图。氧气顶吹转炉的主要尺 寸如下图: (1)熔池尺寸的确定:应根据 装入量、供氧强度、喷嘴类 型、冶炼动力学条件以及对炉 衬蚀损的影响综合考虑。 (2)熔池直径D:熔池直径通 常指熔池处于平静状态时金属 液面的直径。它主要取决于金 属装入量和吹氧时间。
转炉炉容比(V/T) 是指转炉腔内的自由空间的容积V(单位m3)与金属 装入量(铁水+废钢+生铁块 单位t)之比。 装入量过大,则炉容比相对就小,在吹炼过程中可 能导
转炉炼钢工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