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tein
(四)
第四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一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二、 蛋白质分离和纯化
三、 多肽链中氨基酸顺序分析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
(一)两性解离和等电点
及其分离纯化
Pr是两性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带电状况主要取决于溶液的pH值。
Pr
COOH
NH3+
Pr
COO-
NH3+
Pr
COO-
NH2
OH-
H+
OH-
H+
pH=pI
pH<pI
pH>pI
pI定义:
在某一pH值溶液中,Pr酸性基团和碱性基团的解离程度相当Pr分子所带正负电荷相等,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Pr的pI。
(三)蛋白质的变性、沉淀和凝固
吴宪教授1931年:“天然Pr分子借助次级键连接而成一种紧密,有规则的空间结构,变性作用使次级键破坏从而使结构松散”。
1. 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
定义: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Pr严格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不包括肽键的断裂),从而引起若干理化性质和生
物学性质改变的现象。
变性后的蛋白质称变性蛋白,能使Pr变性的物质叫Pr变性剂。
变性因素
物理因素
高温、高压
紫外线、X射线、
电离辐射和超声波等
化学因素
强酸、强碱
有机溶剂、重金属盐
高浓度尿素、盐酸胍等
变性实质:
破坏了空间结构,一级结构不受影响(分子组成、
MW不变)。
变性蛋白质的特点
旋光性、光吸收改变等;
①生物学活性丧失
②理化性质改变
③易被蛋白酶水解
溶解度↓,沉降率↑,
粘度↑,
扩散速度↓,
酶水解。
变性与复性
变性
可逆变性:Pr变性后如将变性剂除去,该Pr分子的天然构象和生物学
活性还能恢复。
不可逆变性:若变性条件强烈,作用时间长,构像变化大,理化性
质难以恢复。
举例:医疗;生物制品保存;生活等。
RNase的变性与复性
变性后的蛋白质由于疏水基团的暴露而易于沉淀,但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都是变性后的蛋白质。加热使蛋白质变性并凝聚成块状称为凝固。因此,凡凝固的蛋白质一定发生变性。
总结:Pr变性、沉淀与凝固之间的关系
变性Pr不一定沉淀 沉淀Pr不一定变性
变性Pr不一定凝固 凝固的Pr一定变性
2. 沉淀与凝固
定义:
蛋白质分子相互聚集而从溶液中析出
的现象称为沉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蛋白质胶体颗粒的沉淀
带正电荷的蛋白质
带负电荷的蛋白质
在等电点的蛋白质
酸
酸
碱
碱
脱水
脱水
脱水
不稳定的蛋白质颗粒
(沉淀)
带正电荷的蛋白质
(疏水胶体)
带负电荷的蛋白质
(疏水胶体)
碱
酸
(亲水胶体)
(亲水胶体)
(亲水胶体)
大部分蛋白质均含有带共轭双键的Tyr和Trp。这两种AA在280nm 附近有特征性吸收峰。在此波长范围,Pr的OD280与其浓度成正比。利用这个性质,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定量测定。
(四)蛋白质的紫外吸收
蛋白质浓度mg/ml=-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