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实验二路线水准测量.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实验二 路线水准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路线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和检核的方法。
2.掌握水准测量的闭合差调整及推求待定点高程的方法。
二、计划与设备
1.实验安排4学时,实验小组由3~ 5人组成。
2.实验设备为每组ATO-32型水准仪一台,水准尺2根,记录板1块,记录表格,铅笔,测伞1把,尺垫2个。
3.实验场地选定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其长度以安置6~10个测站为宜,中间设待定点B、C。
4.从已知水准点A出发,水准测量至B、C点,然后再测至A点(或另一个水准点)。根据已知点高程(或假定高程)及各测站的观测高差,计算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并检查是否超限。如外业精度符合要求,对闭合差进行调整,求出待定点B、C的高程。各测站的操作可以轮流进行,其余同学必须确认操作及读数结果,各自记录、计算在实验报告二中,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报告二。
二、方法与步骤
1.背离已知点方向为前进方向,在A、B、C点间要设若干转点。第1测站安置水准仪在A点与转点1(拼音缩写ZD1、英文缩写TP1)之间,前、后距离大约相等,其视距不超过100米,粗略整平水准仪。
2.操作程序是后视A点上的水准尺,精平,用中丝读取后尺读数,记入实验报告三的表1中。前视转点1上的水准尺,精平并读数,记入表1中。然后立即计算该站的高差。
3.迁至第2测站,继续上述操作程序,直到最后回到A点(或另一个已知水准点)。
4.根据已知点高程及各测站高差,计算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并检查高差闭合差是否超限,其限差公式为:
平地 (mm)
或      山地 (mm)
式中:n —测站数
      L —水准路线的长度,以km为单位。
5.若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则对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计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三、注意事项
1.在每次读数之前,要消除视差,并使符合水准气泡严格居中。
2.在已知点和待定点上不能放置尺垫,但在松软的转点必须用尺垫,在仪器迁站时,前视点的尺垫不能移动。
3.弄清每一个测站的前视点、后视点、前视读数、后视读数、转点、中间点的概念,不要混淆。
4.在路线水准测量过程中必须十分小心地测量转点的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认真记录计算,一旦有错将影响后面的所有测量,造成后面全部结果错误。
5.分清测量路线、测段、测站的概念。
6.每个测段、每个测站的记录和计算与路线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不要混淆。要搞清各自的计算步骤和计算公式。
7.注意检查高差闭合差是否超限,如超限应重测。
8.搞清已知水准点只有后视读数;转点既有后视读数,又有前视读数;中间点只有前视读数。
9.各测站的视线高度不一样。
实验报告二 路线水准测量
日期                小组           仪器编号
 一、水准测量记录及高差计算
   已知水准点HA=  m。实验数据记入表1,并进行高差计算,确保高差总和无误。
表1   路线水准测量记录
测段
测站
点号
后视读数(m)
前视读数(m)
测站高差(m)
测段高差
(m)
备注1




1

A
已知水准点

T

实验二路线水准测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321568027
  • 文件大小84 KB
  • 时间202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