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皆学问陕西省紫阳县双桥镇松树坝小学李平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是六年级临近毕业的一本语文教材。为了给中学作文教学打好基础, 编者安排了六节积累· 运用训练课时, 这对提高小学毕业生作文水平具有理论知识的指导性和应用能力的促进性,都具有打好基础的作用。面对同一本教材,教学效果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师的写作实践与开窍点拨的教学能力。以积累· 运用(五) 为例, 这节课文选录了中国古代五位诗人五组十句的经典诗行, 作为理论基础让学生去潜移默化, 再配以阅读《真实的高度》,让学生去借鉴揣摩,可以说编者在选编内容上就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匠心。所选诗句的第三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明白世事, 掌握其规律, 这都是学问; 恰到好处的处理事情, 懂得道理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好文章。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来说, 明白诗意不难, 但要具体运用于作文实践中,就有点难度了。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作文所选的材料, 大都是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 但细节描写出来时却出现了不该有的或不该出现的错误。这就是说,总体上明白事理,但细节上违背规律, 处理事情有失恰当,文章写得再好,自然也会留下瑕疵。对积累· 运用(五) 如何教学, 很难有个尺度。其一, 让学生明白十句古诗的意思, 再让学生多读几遍《真实的高度》, 或加以辅导, 好像也能说得过去。其二, 深入下去, 以理说文, 以文通理, 这就要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去破解点拨, 融会贯通了, 效果自然就上去了。笔者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 就用了后一种方法进行试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世事的规律包括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由于学生对常见的规律观察时是粗枝大叶, 下笔时是随意想当然, 结果在细节描写上闹出了笑话。例一, 有个学生
世事洞明皆学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