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监狱文化建设深化狱务公开创新狱政管理——促进监狱体制改革为全面推进监狱实现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传承“挽救人、改造人、造就人”的社会主义行刑文明, 努力提高改造罪犯质量。完成司法部提出的“推进监狱文化建设以及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的建设目标, 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 体现出中国社会主义监狱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色和基本内涵。在这一历史进程中, 现行的狱政管理工作无可回避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我们不得不去反思传统而寻找未来, 构建现代狱政管理的创新机制已成为当前探索监狱体制改革有效途径的迫切需要和理性选择。作者结合基层工作实际浅议狱政管理方面的想法, 并将之整理如下, 希望能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不当之处,还需领导及同志指点: 一、狱政管理的内涵狱政管理是指我国监狱依法对在押罪犯直接实施的有关监管改造和罪犯处遇等方面的刑事司法管理工作。它是监狱工作的基本内容, 是监狱工作最集中概括和全过程表现。我认为, 监管工作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至今, 已达到了一个相当高度发达的现状, 我们狱政管理工作也应该适应时代大潮的需要, 在科学理念指导下, 从狱政管理的内在规律出发, 顺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要求, 综合运用现代科学理论知识、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与手段, 尤其是加强监狱的管理者—监狱人民警察自身的综合素质, 来不断作用于对罪犯的惩罚与改造, 促进行刑活动经济和行刑效应的最大化。它是狱政管理的工作目标, 更是一个过程,它的内容、要求及其实现所标定的内涵与我们的工作传统、现在以及未来发展状态下的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所以提高狱政管理的科学化具有相对性。由此而来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的就是: 1 、狱政管理的机制要根据这一工作的发展要求,合理设置各个层级的管理机构; 优化人员配置组合; 专职化人员工作职责; 科学地划分职能权限,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职能互补。 2 、狱政管理要紧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理性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果中具有普适性的手段与方法, 加大加强管理工作中人的作用,以更好的强化管理效能,提高管理水平。 3、监狱人民警察在对监狱的管理中应当处于的位置。狱政管理工作的基本管理关系是监狱依法对在押服刑罪犯的管理。监狱是狱政管理活动的实际管理者, 而这一管理活动的具体操作者则是全体监狱人民警察,绝不是狱政管理科的几名人员所能单独完成的巨大工程。当前监狱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监狱的管理同样也应当如此。先进的设施得到物尽其用, 完善的制度得到良好的遵守, 归根到底都要求要提高全体监狱警察的素质。我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吸取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 同时又站在历史的高度, 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思考监狱的发展问题, 是能否实践“排头兵”的指导思想问题,是能否全面推进监狱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我认为, 我狱在近几年来的发展方向是符合主流的, 在狱务公开、规范化建设、确保监狱安全等方面是走在全省前列的。但这些成绩不能成为我们固步自封的包袱, 我们要使我狱继续走在全省监狱系统的前面,就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目前, 我狱人民警察的基本素质从整体上讲是好的, 但是形势在发展, 社会文明进程在加快, 监狱作为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相同步。监狱人民警察也必须贯彻与时俱进的要求, 具备较高的素质, 但是仍有相当数量的监狱人民警察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执法工作受到新的挑战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其性质、种类、规模、程度和犯罪的构成随之发生了巨变,与行刑有紧密联系的《刑法》《刑事诉讼法》都已作了修改完善,而《监狱法》依然故我。狱务公开, 少数罪犯片面理解公开的目的, 与干警对着干, 只重权利保护不接受改造义务的事屡屡发生。以至在监狱改造罪犯的过程中, 少数干警执法不按程序, 管理不按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 以罚代教以劳代教的落后管理模式仍然沿用, 缺乏把先进科学知识与罪犯改造相结合的观点和能力。这些都很大程度上损害了监狱人民警察的执法形象, 成为我们队伍建设的严重障碍。(二) 爱岗敬业精神有所退化建狱几十年来, 我狱涌现无数献身监狱事业的先进典型, 形成了我狱以艰苦奋斗为核心内容的创业精神。但近几年来, 受社会大潮的影响, 部分干警尤其是年轻干警甘于艰苦、乐于清贫的优良传统逐渐丢失, 表现为随着社会的发展, 监狱警察接受的外界信息多, 思想开始活跃, 不仅横向比较还纵向分析, 与公检法相比监狱地位低, 工作压力大, 环境条件差, 与沿海省市监狱相比付出多得到少, 贡献大报酬小, 越比越提不起
加强监狱文化建设 创新狱政管理工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